1、 生產企業“免、抵、退”的計算方法為了使所有企業公平享受退稅的稅收優惠,中國根據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的不同特點,規定了不同的退稅計算方法。商業企業實行“先征后退”的計算方法,生產企業實行“免、抵、退”的計算方法。商業企業“先征后退”的計算方法簡單明了,也符合出口“退、再退”的退稅原則。我不會在這里重復。作者只討論了生產企業“免、抵、退”的計算方法。
免、抵、退分別代表了生產企業出口退稅的“三步”:第一步,免征增值稅,即免征銷項稅,指生產企業出口自產商品,在企業生產、銷售環節免征增值稅。第二步是計算增值稅,第二步是計算增值稅,第二步是計算增值稅,第二步是計算增值稅,第三步退稅是指生產企業當期出口的自產商品進項稅額大于當期內銷應納稅額時,(一)具體計算過程出口貨物的銷售是免稅的,即出口貨物不需要計算增值稅的銷項稅額。計算不能免除或扣除的稅款扣除額=免稅采購的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3。計算不能減免的稅額(該部分計入成本)=出口貨物FOB價格×人民幣匯率×(出口貨物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稅和退稅金額不得減免
4。計算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國內商品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稅、退稅不能減免的稅額)-上期留存、抵扣的稅額。如果當前應納稅額為≥ 0,當期應納稅額;如果當前應納稅金額<;0,則應在當期支付退稅,|當期應納稅額|為當期期末留存的稅額
5。計算稅收抵免額=購買免稅原材料的價格×出口貨物的退稅率
6。稅收抵免計算=出口商品FOB價格×人民幣匯率×出口商品退稅率-退稅扣除額
7。確定當期的退稅、免稅和抵免額(1)如果當期期末留存的稅額≤ 本期末免稅和退稅金額,本期末應納稅額=本期末留存稅額,本期免稅和退稅金額=本期免稅和退稅金額-本期應納稅額(2)例如,本期末留存稅額>;如果當期退稅被免除,當期應交退稅=當期退稅,當期免稅=0
(II)上述計算公式存在問題
1計算過程過于繁瑣,工作量大
2。公式中的一些表達式不準確。例如,“稅收抵免”和“稅收抵免”應改為“稅收抵免”和“稅收抵免”,因為“稅收抵免”和“稅收抵免”中的“稅收抵免”和“免稅”指的是計算的第一步——在出口銷售稅免稅后,只有“稅收抵免”和“稅收抵免”
3。退稅的計算依據違反零稅率的規定。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是參照國際慣例制定的。稅法明確規定出口貨物適用零稅率。對于普通增值稅納稅人,在實行零稅率的條件下,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出口貨物銷售額×適用稅率-當期進項稅額=出口貨物銷售額×0%-當期進項稅額=0-當期進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由于應納稅額為0,這表明企業在這一環節不需要繳納增值稅,國家應當向企業退稅。退稅為|應交增值稅|=進項稅,即企業在出口前采購環節實際繳納的進項稅。只有出口環節免稅,同時退還上一環節的進項稅,出口企業才能真正以不征收增值稅為代價參與國際競爭。由于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生產型增值稅,固定資產進項稅是不可退還的,因此我國是一個不完全退稅的國家。與實行消費增值稅的國家相比,我國出口企業的出口商品稅負過重。外貿企業出口退稅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采購投入額×出口退稅率更符合零稅率的本質含義。大多數制造企業在國內出口和銷售,出口商品的原材料進項稅往往難以準確確定,因此采用“免、抵、退”的計算方法。在確定稅收抵免金額時,計算依據為“出口貨物FOB價格”×與用于出口貨物的原材料采購金額相比,計算依據明顯過大。雖然它有利于生產企業,但與零稅率的本質含義相反。“免、抵、退”退稅計算結果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導致退稅不公平,影響出口企業出口退稅的納稅籌劃。在“免、抵、退”的退稅模式下,企業的退稅有兩種可能:
(1)如果生產企業本月應納稅額為≥ 0,本期應納稅額不需要退還,表明本期所有退稅均被本期內銷抵消。在這種情況下,生產企業的抵免和退稅是當期進項稅的一部分。具體金額無法準確計算
(2)生產企業本月應納稅額<;0,應退還當期退稅,表明當期國內銷售額未完全抵消當期退稅。退款多少錢?有兩種情況。首先,如果本期末留存的稅款金額≤ 本期末免稅、退稅金額,是指本期末可退稅金額已被本期內銷抵減,未抵減的金額視為本期末可退稅金額,本期末應退稅額=應納稅額。在這種情況下,稅收抵免和退稅是進項稅的一部分,加上當期期末的剩余稅額(實質上也是當期的進項稅)。因此,稅收抵免和退稅是進項稅的一部分。第二,例如,本期末留存的稅額>;目前的免稅和退稅表明,國內銷售銷項稅太小,不僅不能抵消出口退稅,而且還抵消了國內銷售投入(因此最終需要計算當期免稅額=當期期末當期免稅額-當期退稅),那么當前的退稅=當前的免稅和退稅,可以視為按相同的退稅率計算的銷項稅。此時,退稅率明顯高于前兩種情況,且退稅不公平
正是由于這一結果的不確定性和不公平的退稅,企業很難提前預測退稅,影響了出口退稅稅收籌劃的正常開展
II。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改進方案(一)改革思路
根據內銷和出口銷售分配當期可抵扣投入額,然后分別計算應交國內銷售稅和出口退稅
(二)計算步驟
第一步:出口免稅
第二步:計算可抵扣投入額=當期采購投入總額-免稅采購投入額
第三步:計算當期可抵扣投入額的分配率期間=可抵扣投入金額/(當前國內銷售額+離岸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人可以接受委托執行
2021-03-07如何討回回購房定金
2020-12-05如何對債權進行分類
2020-12-07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協議的區別
2021-01-30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的補償是多少
2020-12-25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仲裁時效是否中止
2021-03-11兼職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2-23意外保險如何索賠
2021-02-15人身意外傷害險知識詳解
2020-12-31新《保險法》增強了保險的保障性
2021-02-25推進人身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
2021-03-15土地流轉協議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27拆遷安置房房產證加名字流程有哪些
2021-02-04拆遷地區婚遷戶口可以遷嗎
2020-11-15搬遷補償款可以彌補以前年度損益嗎
2021-01-29房屋拆遷補償的方法和標準是什么
2020-12-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控制城鎮房屋拆遷規模嚴格拆遷管理的通知
2020-12-24拆遷還房時公攤面積如何計算
2020-12-30城中村改造拆遷,補償到底怎么算
2021-01-21拆遷方以“違建”的名義拆除我的房子,如何應對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