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2001年11月,原告郭某與被告劉某服裝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協商共同設立服裝公司。郭某投資20萬元,占公司股份的40%;劉某投資30萬元,占公司股份的60%。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由劉先生經營。幾年來,公司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郭先生多次要求了解公司的經營情況,但他們都沒有意識到。郭先生認為被告侵犯了自己的知情權,起訴法院查閱被告的財務報告和財務賬冊,本案訴訟費用應由被告承擔。被告服裝有限公司辯稱,我的法定代表人劉先生是借用原告身份證成立的**年高服裝有限公司。公司注冊登記手續全部委托**天信宏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公司)辦理,公司股東的出資也由**宏公司先行繳納。由于原告沒有實際出資,只是名義股東,故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經查,被告系2002年1月17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根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登記手續,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劉某,注冊資本50萬元。營業期限為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其所屬行業為服裝批發業,股東為劉某和郭某。劉某出資30萬元,占公司股份的60%;郭某出資20萬元,占公司股份的40%。公司成立期間及成立后,原告未參與公司的設立和經營活動,公司的設立和經營活動完全由被告法定代表人劉某負責。
庭審中,原告稱,他在被告成立前已向被告法定代表人劉某支付了20萬元現金作為公司成立的出資,其在公司成立所需的所有手續上的簽字并非自己的。被告稱,其法定代表人劉某未收到原告提供的20萬元現金。劉某只是以原告的名義成立被告,原告并沒有實際出資。此外,原告未能提供相關證據證明劉某支付20萬元現金的事實。根據上述事實和證據,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認為,股東權利是指股東以其出資額為基礎對公司享有的法定權利。權利與義務的統一、利益與風險的一致是民商法永恒的原則和本質。股東違反出資義務的,不享有股東相應的權利。本案中,雖然原告在庭審中稱已向被告法定代表人劉某繳納了設立公司的出資,但被告予以否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有關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后,應當向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但原告未向法院提供被告出具的出資證明,被告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的有關材料也不能證明其履行了對被告的出資義務。因此,法院向原告主張其已向被告出資,不承認其出資事實。因此,原告不應享有股東的相應權利,法院也不會支持原告查閱被告財務報告和財務賬簿的主張。綜上所述,判決駁回了原告郭某的訴訟請求。
本案宣判后,雙方均未提出上訴。本案是一種新型的民商事案件,涉及未在一人公司實際出資的名義股東能否享有《公司法》賦予的股東權利。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承認一人公司的法律制度。在我國最近修訂的《公司法》草案中,一人公司法律地位的認定問題引起了法學界和工商界的廣泛討論。雖然尚未最終獲得通過和認可,但社會上一人公司的大量存在已是不爭的事實,由此引發的經濟糾偏股權糾紛也日益顯現。所謂一人公司,是指股份或者出資屬于一個股東的公司。一人公司可以分為形式上的一人公司和實質上的一人公司。正式的一人公司,是指公司名稱中只有一名股東,所有股份或出資均為一人所有的公司。分為成立時的一人公司和存續時的一人公司。前者是指公司成立時的一名股東,后者是指公司成立時的兩名以上股東。但在存在過程中,由于出資和股份的轉讓、繼承和贈與,實質上只存在一個股東,一人公司是指雖然形式上有多個股東,但其中只有一個股東是股份或出資的真正所有人的公司,其余股東按照信托、委托等法律關系屬于名義上的注冊股東,不能以其名義實際享有股份權益或者出資權益。在我國,一人公司形式存在,但范圍極為有限,如國有獨資公司、外商獨資企業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法》也規定,投資者可以將其在企業中的股份或者財產轉讓給其中一方,受讓人可以成為公司的唯一股東。根據一人公司的基本概念,本案被告實質上屬于上述一人公司。雖然公司有兩名股東,但從形式上看,劉某和郭某是公司出資的真正所有者,即單一股東。郭是名義上的股東,不能實際享有其名下股份的股東權益。從一人公司的起源來看,隨著現代市場經濟和高科技的發展,從事經濟活動的風險越來越大。各類投資者都希望在經濟活動中受到有限責任的保護,個體工商戶也不例外。通過一人公司,公司經營性財產有限,與個人財產嚴格分離,經營風險模式確定,有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一人公司可以使個人投資者運用有限責任原則規避經營風險,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在《公司法》不承認一人公司合法性的情況下,單個投資者可以以名義設立一人公司,以逃避法律制裁。這些名義上的股東往往是單一股東的親友。公司的財產和經營完全由一個股東控制。股東大會乃至公司所有組織的表決程序都是徒勞的。因此,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趨于正式化。另外,名義注冊股東進入公司后容易違反與單一股東的信托關系,要求行使股東權利,享有股東權益,這是單一股東所不允許的。因此,單一股東規避法律將增加司法訴訟成本。從本案來看,《公司法》規定有限公司的股東人數應當為兩人以上。如果劉某想成立**年高服飾有限公司并管理公司,就必須另謀高就,即郭某,讓他成為名義股東,從而規避《公司法》關于股東人數的強制性規定,使公司組織更加穩定,形成相互監督制約的機制股東和股東之間的關系是徒勞的。雖然從一定角度來看,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相對簡單,傳統有限公司繁瑣的程序相對疏漏,可以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率和決策效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拆遷安置協議不服怎么辦
2021-02-02飼養動物損害到他人的歸責原則是什么
2021-02-28交通事故對方遲遲不肯解決理賠怎么辦
2021-02-16勞動案件先予執行是全部訴求還是可以申請部分訴求
2020-11-15現在判刑還注銷戶口嗎
2021-01-10繼承房屋產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1-02-10勞動合同逾期要如何處理
2020-12-23對工傷認定不服可申請仲裁嗎
2021-02-11什么條件下可退回保險費
2020-12-08人壽保險理賠的過程
2020-11-15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0-11-20人身保險退保是什么意思
2021-01-06人身保險合同理賠起訴狀怎么寫
2021-03-11保險與法:車輛定損誰說了算
2020-11-17如何挑選合適的保險代理人
2020-12-09保險經紀人管理辦法有什么規定
2020-11-082020城市房屋拆遷院落空地不補償真的嗎
2020-12-16簡易房拆除程序
2020-11-19茂名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2-10拆遷法公告后出生的孩子的賠償嗎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