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教唆他人自殺是判故意殺人罪嗎
由于教唆者主觀上具有殺人故意,客觀上實施了教唆行為,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論處。教唆自殺是指行為人通過勸說、利誘、命令、脅迫等方法使沒有自殺意圖的人產生自殺決意并實施自殺行為。
我國刑法沒有明確規定教唆他人自殺過程故意殺人罪,但是在一些司法解釋中卻又類似的法律精神。
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組織和利用邪教組織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九條的規定:
組織、策劃、煽動、教唆、幫助邪教組織人員自殺的,依照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這個司法解釋雖然是針對邪教組織而言,但是它反映出最高司法機關對于教唆他人自殺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是基本認可。
所謂教唆自殺,是指他人無自殺意圖,而通過刺激、挑撥、煽動、慫恿等教唆行為,引起他人產生自殺欲望,最終導致他人自殺身亡的后果的行為。
從主觀上講,行為人有殺死他人的故意,如教唆者有希望他人死亡的直接故意,幫助者也明知會出現他人自殺身亡的結果而仍故意為之,符合故意殺人罪的主觀構成要件;
從客觀上講,行為人具有與自殺者自殺行為結合而成共同致自殺者死亡的行為,如教唆者有教唆行為,幫助者有幫助行為,教唆、幫助行為與自殺人的自殺行為結合一起而成為他人死亡的共同原因,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符合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因此,對教唆、幫助他人自殺的行為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但考慮到在教唆自殺、幫助自殺中,自殺者的行為往往起決定作用,就教唆自殺而言,在生與死之間自殺者有選擇生與死的自由,他完全可以不接受教唆;
就幫助自殺而言,自殺者已無求生意志,只不過是借他人幫助來實現自己的自殺愿望,因此,對于教唆、幫助行為人雖然可以故意殺人罪定罪科刑,但應根據案情從寬處罰。
如果行為人的行為不很積極,作用不大,主觀愿望出于善意,這時可不以犯罪論處。但應注意的是,如果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殺,由于自殺者限于精神狀態或年齡因素對于自殺缺乏正確的認識和意志控制能力,對此,不僅要以本罪論處,而且還不能從輕或減輕處罰。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教唆自殺是指行為人通過勸說、利誘、命令、脅迫等方法使沒有自殺意圖的人產生自殺決意并實施自殺行為。由于教唆者主觀上具有殺人故意,客觀上實施了教唆行為,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論處。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從10樓扔菜刀屬于高空拋物嗎
2021-01-13非法辦老年培訓班如何處罰
2021-03-05可以以管理能力出資成立公司嗎
2021-03-07公司什么情形下可以回購公司股權
2021-03-19房屋租賃合同不按手印生效嗎
2020-11-22居間合同的報酬有限制嗎
2020-11-27勞務工和合同工退休有什么區別
2021-01-26實習期間公司解散需要賠償嗎
2021-02-13勞動糾紛追討時間是多久
2021-03-10企業財產最低起保費是多少
2020-12-19免責條款未說明 保險公司輸官司
2020-11-20保險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是什么
2020-11-10家庭財產保險理賠程序
2020-11-18什么人可以不繳納失業保險費
2020-12-11保險公司法律責任人由誰擔任
2021-01-01撞死親人能否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8保險利益的確立條件有哪些
2020-11-09保險合同訂立的程序是如何的
2021-02-26保險合同簽訂后可以撤銷嗎
2021-03-25保險到期出過車險事故沒處理完,換家保險可以嗎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