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金中行初字第21號
原告王正勇,男,1937年10月9日出生,漢族,退休教師,住義烏市稠城街道稠江路7巷2號。
委托代理人陳洵熙,浙江澤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義烏市人民政府,住所地:義烏市縣前街21號。
法定代表人吳蔚榮,市長。
委托代理人汪金助,男,義烏市國土資源局干部。
第三人王觀成,又名王聯(lián)星,男,1934年8月15日出生,漢族,退休干部,住陜西省寶雞市渭濱區(qū)經(jīng)一路60號機械局樓3-1-1.
第三人王有潮,男,1956年9月3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義烏市稠城街道辦事處殿山村。
委托代理人陳澤銀,浙江商城天馬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義烏市稠城街道辦事處殿山村委會,住所地:義烏市稠城街道辦事處殿山村。
法定代表人王芳光,主任。
原告王正勇因不服義烏市人民政府頒發(fā)土地使用證行政爭議一案,于2003年6月26日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在訴訟過程中,王觀成向本院申請,要求以第三人的身份參加訴訟。在審理過程中,本院又依法追加義烏市稠城街道辦事處殿山村委會為第三人。本院于2003年7月22日、8月15日、9月9日分別三次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王正勇的委托代理人陳洵熙,被告義烏市人民政府委托的代理人汪金助,第三人王觀成、第三人王有潮及其委托代理人陳澤銀,第三人義烏市稠城街道辦事處殿山村委會的法定代表人王芳光等到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1992年4月,義烏市人民政府為第三人王有潮頒發(fā)了義集建(1992)字第13252號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該證載明,土地使用者王有潮,地址:義烏市福田鄉(xiāng)殿山村,用地面積:62.68平方米,土地用途為住宅,四至為:東本戶墻外為界靠天井,南本戶與聯(lián)文戶柱中為界,西本戶墻外為界靠走廊、空基,北本戶與秀環(huán)戶柱中為界。
原告王正勇起訴稱:土改時,原告與父母王守錢、周秋英共同取得義烏市稠城街道殿山村樓房六間半,平房一間,其中半間為堂屋。王守錢、周秋英去世后,原告取得了上述房屋的全部產(chǎn)權(quán)。但第三人王有潮采取欺騙手段,擅自向被告申領了屬原告所有的半間樓房的土地使用證。原告得知被告錯誤頒證的具體行政行為后,向金華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復議。金華市人民政府錯誤地作出維持被告具體行政行為的決定。為此,原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令撤銷被告頒發(fā)土地使用證的具體行政行為。
原告向本院提供的證據(jù)有:
1、(2003)金政復決字第41號行政復議決定書,證明原告起訴前已經(jīng)復議程序。2、義集建(1992)字第13252號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及地籍檔案,證明被告具體行政行為的內(nèi)容。3、土地房屋所有證存根、土地房產(chǎn)清冊,證實土改時,原告戶登記的房產(chǎn)情況及參加土改人員的情況。4、村委會的證明,證明兩原告的姐妹都已經(jīng)死亡,現(xiàn)只有王正勇一人是合法的繼承人。5、王正范的土地使用權(quán)證,證明王正范戶土改房屋登記情況。6、原告與王有潮簽訂的協(xié)議書,證明王有潮也承認堂屋半間(樓下)屬王正勇所有的事實。
被告義烏市人民政府辯稱:訟爭的宗地座落于義烏市原福田鄉(xiāng)殿山村(現(xiàn)為稠城街道殿山村),1990年12月,由第三人王有潮申請土地登記,1992年4月經(jīng)法定程序批準登記,證號為義集建(1992)字第13252號,土地面積為62.68平方米,權(quán)屬證據(jù)為義烏市殿山村委會證明。被告登記后從未有人提出過異議。被告登記程序符合《土地登記規(guī)則》第七條的規(guī)定,實體上也并無不當,請求法院依法維持被告發(fā)證的具體行政行為。
被告在法律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向本院提供以下證據(jù):
(1)土地登記審批表,證明訟爭土地的審批情況。(2)地籍調(diào)查表一份,證明王有潮提出土地登記后,義烏市土地管理局進行地籍調(diào)查。(3)土地登記申請書,證明王有潮依法提出土地登記申請。(4)義烏市殿山村委會的證明,證明本案訟爭的土地權(quán)屬來源的情況。(5)《土地登記規(guī)則》第七條規(guī)定,證明本宗地登記程序符合法律規(guī)定。
第三人王觀成辯稱: 座落于義烏市稠城街道殿山村大園里祖?zhèn)鳂欠慷g。該房屋系我祖父王守的遺產(chǎn),該房產(chǎn)由我母親傅月珠繼承。1951年我參軍后一直在外工作。母親年邁無人照顧,我于1980年接母親到寶雞市共同生活。1965年王有潮家遭火災,無房居住,由大隊出面暫借給王有潮家使用。因我不在本村,1992年王有潮未經(jīng)我同意,侵占了我的房屋,并非法登記了房屋的土地使用證,現(xiàn)要求法院判令被告撤銷其非法登記的土地使用證。
第三人王觀成向本院提供證據(jù)有:
1、行政復議決定書,證實王觀成就本案已經(jīng)復議程序的事實;2、土地房產(chǎn)所有權(quán)證,證實1951年土改時,王守戶登記樓房四間半的事實;3、土地房產(chǎn)清冊,證實王守戶參加土改的人員為十一人。4、2003年5月18日殿山村委會的證明,證明王觀成祖父、父母親去世的時間,同時證實王觀成以前名叫王聯(lián)星,后在外工作改稱王觀成。5、王觀成之妻黃潔英的書面證明及身份證復印件,證實黃潔英簽字出賣了王觀成及其母傅月珠所有房屋的事實。6、分家約,證明王觀成之母傅月珠與家庭成員分家時,其與王觀成共同分得堂屋半間(樓上)及堂屋北邊大房樓上、樓下一間樓房的事實。
第三人王有潮辯稱:本案訟爭的義集建(1992)字第13252號集體土地使用證確認的土地,是第三人王有潮所有的房屋地基,該土地上的房屋,其中半間樓屋,在1955年時,第三人王有潮父母的房屋被火燒毀,大隊將該堂屋半間(樓下)安排給第三人王有潮的父母居住,后就賣給了王有潮所有。另外一間平房,1975年由第三人王有潮在堂屋西面自行建造的。還有一間半樓房,1985年9月15日第三人王有潮向王觀成戶購買所得。綜上,被告義烏市人民政府頒發(fā)給第三人王有潮的土地使用證正確,請求法院依法維持被告的發(fā)證行政行為。
第三人王有潮向本院提供的證據(jù):
1、土地房產(chǎn)所有權(quán)存根,證實本案訟爭堂屋半間(樓下)產(chǎn)權(quán)屬義烏殿山農(nóng)會所有。2、《絕賣房屋憑書》,證明王觀成戶的一間半樓房已賣給王有潮所有的事實。3、殿山村委會證明,證實本案訟爭的堂屋半間由大隊安排給王有潮戶居住的事實。4、到庭證人王榮海、厲明壽、王連海,共同證實1985年王觀成之妻黃潔英與王有潮簽訂房屋買賣契約的事實。
第三人義烏市殿山村委會稱:本案訟爭的堂屋半間(樓下),1951年土改時登記在農(nóng)會名下。后因王有潮父母居住的房屋被火燒掉,大隊就安排王有潮家居住在該半間堂屋內(nèi),后就賣給他家所有。現(xiàn)村委會同意將該半間堂屋的土地使用證登記給第三人王有潮使用。
第三人義烏市殿山村委會向本院提交證據(jù)有:絕賣契一份,證實王正勇將二間一弄房屋出賣他人的事實。
法庭審查時,原告對被告義烏市人民政府提供的證據(jù)1,認為對證據(jù)真實性沒有異議,但該審批表內(nèi)的初審意見寫明權(quán)屬依據(jù)為“農(nóng)民入社”,這個權(quán)屬依據(jù)不符合客觀事實。證據(jù)2,認為該證據(jù)中關(guān)于地籍調(diào)查員對權(quán)屬來源的調(diào)查意見與被告的審批意見相互矛盾。證據(jù)3,認為王有潮在權(quán)屬來源的說明與被告最后查明和認定的事實相矛盾。證據(jù)4,與被告調(diào)查員關(guān)于權(quán)屬的調(diào)查意見相矛盾。證據(jù)5,對證據(jù)本身無異議,但是被告沒有按《土地登記規(guī)則》的規(guī)定辦理土地證。第三人王觀成對被告提供的5份證據(jù),認為本案訟爭的土地應以土改時的土地證為準,大隊無權(quán)將我祖?zhèn)鞣孔淤u掉。第三人王有潮對被告提供的5份證據(jù)無異議。第三人義烏市殿山村委會對被告的頒證行為無異議。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1一2,認為對證據(jù)的真實性、合法性、關(guān)聯(lián)性沒有異議。對證據(jù)3-4真實性沒有異議,但對證明的內(nèi)容有異議,被告認為,原告戶土改時登記的6間半房屋中的半間,與本案無關(guān)。對證據(jù)5、6,認為對證據(jù)的內(nèi)容不清楚。第三人王觀成認為原告提供的證據(jù)6,認為這份協(xié)議是不對的,這間堂屋是其母親傅月珠交給王有潮的母親居住的。對原告提供的其他證據(jù)無異議。第三人王有潮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5,認為與本案無關(guān);證據(jù)6,認為這份協(xié)議書的前提是錯誤的,因為訟爭半間堂屋并不是原告戶所有,王正勇與王有潮之間的協(xié)議書應屬無效。對原告提供的其他證據(jù)無異議。原告對第三人王觀成提供的證據(jù)3,認為土地清冊載明王觀成戶取得房屋是四間半,本案訟爭的堂屋半間應該屬王守錢和周秋英、王正勇所有。對其他證據(jù)沒有異議。被告對第三人王觀成提供的證據(jù)1,沒有異議,對證據(jù)2,認為與本案不存在關(guān)聯(lián)性。對證據(jù)3,認為王觀成家土改時有11個人,王觀成認為訟爭的房屋是屬于他所有缺乏依據(jù)。證據(jù)4、5、6,被告認為不知情。原告對第三人王有潮提供的證據(jù)1,認為與本案訟爭的房屋不是同一對象,要么是錯誤登記。原告主張的是堂屋,在土改時分別登記給王守錢和王守戶,兩戶是相連的,中間沒有其他戶。對證據(jù)2的真實性不清楚,但如果該證據(jù)是真實的話,那么堂屋樓上部分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quán)益。證據(jù)3,村委會的證明只是說房屋安排給王有潮居住,并沒有說王有潮取得該房屋的產(chǎn)權(quán),這與王觀成提供村委會的證明是相吻合的。原告對三位到庭證人證言無異議。被告對王有潮提供的證據(jù)無異議。第三人王觀成對王有潮提供的證據(jù)1,認為不清楚。對證據(jù)2,認為該房子是其母傅月珠的,應由傅月珠簽字按手印進行出賣。對證據(jù)3,認為村委會的證明只是說房屋安排給王有潮居住,并沒有說王有潮取得該房屋的產(chǎn)權(quán)。對到庭的三位證人證言,認為其當時不在場,情況不清楚。第三人義烏市殿山村委會提供絕賣契一份,被告及第三人王有潮均無異議。原告認為該契約上沒有王正勇的親筆簽字,且該契約與本案不具有關(guān)聯(lián)性。第三人王觀成認為與其無關(guān)。
經(jīng)庭審質(zhì)證,本院認為,被告提供的證據(jù)符合證據(jù)的有效要件,本院予以采信。原告提供的證據(jù) 1一4,具備證據(jù)的有效要件,本院予以采信。原告提供的證據(jù)5,與本案不具有關(guān)聯(lián)性,本院不予采信。原告提供的證據(jù)6,其內(nèi)容與1951年殿山村委會的土改登記內(nèi)容相矛盾,故該協(xié)議書不具有合法性,本院不予采信。第三人王觀成提供的證據(jù)1、2、3、4、6,具備證據(jù)有效要件,本院予以采信。對于證據(jù)5,王觀成之妻黃潔英親自出賣王觀成與傅月珠一間半樓房的事實,本院予以認可。對其在說明中聲明賣屋行為無效的內(nèi)容,本院不予采信。第三人王有潮提供的證據(jù)1一4,具備證據(jù)的有效要件,本院予以采信。對第三人義烏市殿山村委會提供的絕賣契,因該證據(jù)與本案不具有關(guān)聯(lián)性,本院不予采信。
根據(jù)上述予以采信的證據(jù),本院確認,1951年土改時,原告王正勇與父親王守錢(已故)、母親周秋英(已故)共同登記座落于原義烏縣福田鄉(xiāng)殿山村樓房六間半,平房一間。土改時,第三人王觀成與祖父王守(已故)、父親王金龍(已故)、母親傅月珠(已故)等十一人共同登記座落于原義烏縣福田鄉(xiāng)殿山村樓房四間半。原告王正勇戶與第三人王觀成戶土改時登記的房屋座落在同一院子里。1951年土改時,原義烏縣殿山農(nóng)會登記座落于義烏縣殿山村廳半間,其四至為:東天氣、南王守錢屋、西山、北王守屋。殿山農(nóng)會登記的半間廳屋與原告戶、第三人王觀成戶土改時登記的房屋座落在同一院子里,并與兩戶的房屋相鄰。1955年,第三人王有潮父母的房屋被火燒毀,大隊安排其戶居住在殿山農(nóng)會登記的上述半間堂屋內(nèi)。1980年4月,王觀成及其母親傅月珠與家庭成員分家時,分得半間堂屋(樓上)、靠堂屋北面一間樓屋、東面勾間樓下等房屋。1985年1月,第三人王觀成之妻黃潔英,為使婆婆傅月珠能到陜西省寶雞市與他們共同生活,就將傅月珠、王觀成分家所得的一間半樓房以人民幣1000元,出賣給第三人王有潮所有。1975年第三人王有潮在堂屋西邊建造一間平房。1990年12月,第三人王有潮向被告義烏市人民政府申請登記上述房屋土地使用證。1992年4月,義烏市人民政府為第三人王有潮頒發(fā)了義集建(1992)字第13252號集體土地使用證。原告王正勇、第三人王觀成認為被告頒證的具體行政行為錯誤,向金華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復議,金華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6月13日作出維持被告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書。原告王正勇不服,向本院提起訴訟。第三人王觀成也要求以第三人的身份申請參加訴訟。
本院認為,第三人王有潮根據(jù)合法途徑取得的房屋,依法向被告申請頒發(fā)房屋的集體土地使用證,被告據(jù)此為第三人王有潮頒發(fā)的義集建(1992)字第13252號集體土地使用證,其發(fā)證的具體行政行為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本院依法予以維持。原告王正勇訴稱,王有潮取得的義集建(1992)字第13252號集體土地使用證登記的土地面積包括了其戶半間堂屋的土地面積。經(jīng)審查,王有潮登記的土地證面積為60.68平方米。該土地上的房屋,其中樓屋半間,王有潮向殿山村委會購得;另外一間半樓房,向第三人王觀成戶購得,還有一間平房由其自行建造。故王有潮取得房屋的權(quán)屬來源事實清楚,王正勇主張該半間堂屋是其戶所有的,無事實證據(jù),本院不予采信。王觀成認為,王有潮登記的土地證上房屋,其中半間堂屋是屬其所有,其妻黃潔英將一間半樓房出賣給王有潮戶應屬無效等理由。經(jīng)審查,王觀成及其母親傅月珠分家所得的房屋中并沒有本案訟爭的(樓下)堂屋半間,故其主張本案訟爭的(樓下)半間堂屋屬其所有,并無事實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王觀成還認為其妻黃潔英與王有潮于1985年1月簽訂的房屋買賣契約應屬無效。本院認為,黃潔英與王觀成系夫妻關(guān)系,1985年1月,王觀成對其妻將一間半樓房出賣給王有潮所有的事實,應該是知道的,且黃潔英提供的“關(guān)于賣房簽字問題的說明”中也提到王觀成事后知道賣房之事。故第三人王觀成在其妻賣房18年后,再來主張房屋買賣無效,顯然已經(jīng)超過訴訟時效;且王有潮所購房屋應屬善意取得,依法應受法律保護。據(jù)此,王觀成主張王有潮取得的義集建(1992)字第13252號集體土地證應予撤銷的理由也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綜上,被告頒證的具體行政行為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本院依法予以維持。據(jù)此,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維持被告義烏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4月給第三人王有潮頒發(fā)的義集建(1992)字第13252號集體土地使用證。
一案案件受理費80元,其他訴訟費200元,合計人民幣280元。由原告王正勇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唐志軍
審 判 員:陸潤友
代理審判員:賀利平
二○○三年九月十九日
書 記 員:葉 穎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駁回申訴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取保候?qū)徤暾垥?樣式一)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駁回自訴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按一審程序再審維持原判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逮捕決定書(自行決定逮捕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zhí)行死刑的情況報告(死刑案件用)
2020-10-14合議庭評議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專用介紹信(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退還、返還扣押(調(diào)取)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適用簡易程序意見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指令出庭通知書(送達受指令人民檢察院)
2020-10-14指定管轄決定書(送達其他對管轄有爭議的人民檢察院)
2020-10-14____________執(zhí)行回執(zhí)
2020-10-14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表
2020-10-14×××公安局監(jiān)視居住執(zhí)行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未成年證人/被害人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要求復議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批準直接受理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撤銷不(予)批準逮捕決定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