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訂征地補償協議有哪些程序要求?
1。市、縣國土資源局在被征地村范圍內發出征地通知書,告知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征地情況:征地范圍、面積、補償方式、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征地目的,等種植的農作物或者公告后修建的建筑物,不納入補償范圍。二是市、縣國土資源局會同被征收土地的鄉鎮政府,就征地通知書的內容征求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有不同意見的,應當按照村委會或者村民的意見分別記錄處理。
村委會、村民對補償標準、安置方式、補償方式有異議的,由被征收土地的市、縣國土資源局或者鄉政府通知土地相對人,有權申請聽證依法組織聽證。三是市、縣國土資源局會同被征收土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對被征收土地的四界、土地用途、土地面積、地上附著物的種類、數量、規格等進行實地調查,填寫調查表一式三份,確認后由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業主、使用人簽字。協議的主要內容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按照村民代表大會或者村民代表大會程序等民主程序決定。
以村委會為征收主體的,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簽訂協議后,向農村村民公示征地補償安置協議。有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征地計劃經依法批準后,由被征收土地的市、縣人民政府實施,由土地管理部門批準征收機關、批準文號、土地用途、范圍、面積、補償標準、農業人員安置征地補償辦法和期限,在被征收土地的鄉(鎮)、村公布。被征收土地的所有人、使用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批準的征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征地鄉(鎮)、村公布,聽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被征地農民的意見。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準后,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實施。補償標準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準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決定。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征地方案的實施。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征地各項費用。
以上知識是對相關法律問題的解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簽訂征地補償協議的程序包括:發出征地通知書、處理和協商征地補償糾紛、確定征地范圍和對象數量、簽訂協議等,如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環境污染糾紛誰有舉證責任
2021-03-13事業單位法律顧問聘用合同
2021-01-02預防性侵權請求權是什么
2021-02-17對駁回注冊商標續展申請決定不服怎么辦
2020-11-23監察機關是否可以采取留置措施
2020-11-26海事法院是否受理買賣合同糾紛
2021-01-13監護人無法履行職責由誰來照顧
2020-12-01脅迫婚姻起訴法院是否支持
2020-12-15被投保人戶籍注銷合同是否終止
2020-12-09購房合同平面圖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1胎兒夭折遺產該如何繼承
2020-12-29在商場受傷了十級傷殘怎么辦
2021-02-08公司高管是否有法定競業限制
2021-02-15競業限制合同里面沒有寫時間有沒有效
2021-03-03工廠為什么簽勞務合同
2021-02-08國外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2-05第一個保險合同生效日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29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的生效時間
2021-02-18人身保險合同的主體客體以及內容是什么
2021-03-08買夠十五年的職工養老保險,年齡不夠,還要補交嗎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