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的本質是股東對公司及其事務的控制。它是股東以其出資額為基礎所享有的法律地位和權利的總稱。具體包括收益權、表決權、知情權和其他權利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轉讓出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股東將其股權轉讓給其他現有股東,即:,公司內部股權轉讓;第二,股東將其持有的股份轉讓給現有股東以外的其他投資者,即公司以外的股份轉讓。兩種形式在條件和程序上有所不同:(1)內部股權轉讓:出資股東之間依法轉讓出資額,是股東之間的內部行為,依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變更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和出資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股東之間一旦發生糾紛,可以作為依據。(2)向第三人轉讓股權:股東向股東以外的第三人轉讓出資,是公司對外轉讓。除依照上述規定變更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及有關文件外,還必須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至于股份轉讓給第三方,《公司法》比較明確:新《公司法》第七十二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轉讓其股權,應當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征求其同意。其他股東自收到書面通知之日起30日內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在同等條件下,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份,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本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這是對外轉讓出資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包括以下特殊內容:
首先,這是基于數的原則。我國的公司制度更注重有限公司的人的因素,因此用人的數量來代替股東的出資比例
其次,除轉讓人外,其他股東的數量占股東總數的一半以上。2、股權轉讓的實際操作模式:股權轉讓在實踐中有兩種方式。一是在滿足上述程序性和實質性要求后,與確認的受讓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使受讓方成為公司股東。這樣,雙方風險不大,但在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前,應先簽訂股權轉讓草案,約定股權轉讓的有關問題,約定違約責任,即締約過失責任;另一種方式是轉讓方與受讓方先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再由轉讓方在公司履行程序性和實質性條件。但這種方式并不能達到股權轉讓的目的,對受讓方來說風險很大。一般來說,受讓人要先支付部分轉讓款,如果股權轉讓無法實現,受讓人要承擔收回價款的風險,包括訴訟、執行等。2.股權轉讓通知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與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不同。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是指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的合同約定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問題。一般來說,沒有特別約定的,股權轉讓合同由轉讓方和受讓方簽字蓋章后生效。股權轉讓的效力是指股權實際轉讓發生的時間問題,即受讓人取得股東身份的時間問題,即自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之日起生效。股權轉讓合同生效后,只有在雙方適當履行的情況下,股權轉讓才能實現。股權轉讓合同無效或者無效的,股權轉讓無效。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僅決定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股權的實際轉讓也取決于合同的實際履行。股權的實際轉讓是股權的交付。合同生效后,轉讓人可以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并將股權交付受讓人,也可以一方或者雙方違反合同約定拒絕交付股權、拒絕承兌或者拒絕付款。這是股權轉讓合同生效但尚未實際履行的狀態。受讓人有權要求股權交付和違約賠償,轉讓人有權要求協助履行和違約賠償。公平是權利和義務的結合。對于一個具有良好的產權結構和經營效果的公司來說,股權轉讓意味著更多的利益。相反,這意味著更多的風險和責任,特別是當股東出資不到位和/或公司資本不負債時,轉讓方的主要義務是在履行股權轉讓合同時將股權轉讓給受讓方,具體表現為以書面形式正式通知公司股權轉讓事實和要求公司辦理變更登記手續的意向。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的權利轉讓點,從通知完成之日起計算。公司股東名冊變更登記前,新股東處分其股權的權利受到一定限制。新股東自稱為公司股東的,應當以公司發給他的股票或者出資證明書或者股東名冊登記為證據。受讓人的主要義務是按照約定向轉讓人支付轉讓金。新《公司法》第三十三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應當設立股東名冊,股東名冊應當記載下列事項:(一)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二)股東的出資額;(三)股東名冊記載的出資證明書的編號股東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其出資額;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新《公司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記名股票的轉讓,應當采取股東背書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記名股票轉讓,公司應當將受讓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記載于股東名冊。股東大會召開前三十日內或者公司決定派發股利基準日前五日內,不得變更前款規定的股東名冊。根據《公司法》第三十三條、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公司有義務將股權轉讓結果記入股東名冊、修改公司章程、變更工商登記。公司董事有及時處理的義務,公司其他股東有配合和協助的義務。公司未及時履行義務的,受讓人可以起訴公司,公司應當承擔相應責任。但公司沒有義務對轉讓合同約定的其他義務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判斷。轉讓人履行通知義務后,除另有約定外,轉讓人的主要義務即告履行。至于公司和其他股東的態度和行為,往往不受轉讓方的控制。如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贍養協議能按遺矚算嗎
2020-12-15債務人失蹤該怎么處理
2020-11-09反擔保抵押是什么意思,適用哪些情況
2020-12-30醉灑駕駛撞死兩人如何處罰
2021-02-25普通合伙企業的財產轉讓
2021-03-22交通事故技術鑒定怎么做
2021-01-03交通違法打單要人證合一
2021-01-30房產抵押注銷后還能調取嗎
2021-01-16行政訴訟網上能立案嗎
2020-11-26接=解除合同后工資怎么補償
2021-01-28勞動爭議仲裁立案需要幾天時間
2020-12-30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四)
2021-01-10跳槽去另一個公司保險基數怎么算
2020-12-20不想再續保養老保險可以退嗎
2020-12-11哪些事故三責險要理賠
2021-03-17保險合同是實踐性合同嗎
2021-01-09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14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2-30什么是投保人、保險人?
2020-11-17土地承包經營權具體指什么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