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程序簽署的合同是否有效
根據中國相關法律,例行程序簽署的合同不是真實意圖的表達,因此本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可以申請解除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方當事人以欺詐或者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II)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利益;(III)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第五十四條【可撤銷合同】下列合同之一的,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重大誤解;(II)訂立合同時明顯不公平
如果一方通過欺詐、脅迫或利用他人的危險,使另一方違背其真實意圖訂立合同,當事人要求變更的,受害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不得撤銷合同。
合同欺詐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偽造各種工作證、身份證、姓名、介紹信、加蓋公章的空白合同紙、營業執照復印件等虛假證件。用各種假象欺騙對方。如果對方沒有進行必要的檢查并保持應有的警惕,很容易被欺騙,只憑這些虛假的證書與他們簽訂合同,以高于當地市場價格等優惠條件為誘餌,一次騙取大量貨物,并迅速降低貨物價格和轉移貨款
第三,欺詐者以銷售緊俏商品為誘餌,騙取買方押金或預付款
第四,欺詐者為了騙取信托,往往會預付少量貸款或存款,以穩定彼此,達到詐騙大宗商品的目的。
第五,欺詐者以技術轉讓、合同產品和利潤等優惠條件為幌子,騙取技術轉讓費,以質量低劣為由拒收產品。給受讓人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第六,犯罪分子利用對方的疏忽大意,不注意細節而簽訂合同。故意不定期地填寫合同內容。創造欺詐機會七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法律觀念不強,重視人際關系,忽視合同關系,搞所謂的“君子協定”,讓欺詐者乘虛而入,當另一方將貨物送到門口或用金錢取走貨物時,犯罪分子就會設置陷阱。對方落入圈套后,揭穿自己的真實面目,強迫業務人員卸貨或交貨款
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日常簽訂的合同不是真實意思表示,因此本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可以申請解除合同。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向lyba提供法律咨詢。com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誤傷工友公司賠償還是當事人賠償
2021-03-16國家賠償是指什么,哪些情形可以去申請國家賠償
2021-01-09冤假錯案取保候審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2020-12-29同居關系子女撫養糾紛起訴狀怎么寫
2020-11-11解除勞動合同的招工表還有效嗎
2021-03-18什么是指定委托收款
2021-01-02單方解除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05違反醫療服務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2車子財產保全怎么保
2021-02-28剛簽的勞務派遣合同改簽外包合同合法嗎
2021-03-08壽險投保前應該做哪些準備
2021-01-17建筑工程一切險所包含內容有哪些
2021-01-03兩種引發保險糾紛的情形
2020-12-26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
2021-03-20應怎樣證明保險經紀人代表投保人的利益問題
2021-03-15如何認定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1-03-05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6保險經紀人的民事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1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24雇主責任保險有拒賠的情況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