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觀目的不同。
民事欺詐是為了用于經營,借以創造履行能力而為欺詐行為以誘使對方陷入認識錯誤并與其訂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只希望通過實施欺詐行為獲取對方的一定經濟利益,而合同詐騙罪是以簽訂經濟合同為名,達到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2)欺詐財物的數額不同。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第六十九的規定、合同詐騙案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a、個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
b、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實施詐騙,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的,數額在五萬至二十萬元以上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欠多少物業費可以起訴
2021-01-24如何判斷商標侵權行為怎么認定
2021-01-29被車撞斷腿怎么索賠
2020-11-22農民工工傷賠償主體
2021-01-07案件終審是否還可以救濟
2021-03-13調解后財產還查封嗎
2021-01-01不得擔任商業銀行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情形
2021-01-09放棄繼承權有啥法律后果
2021-03-16偽造父母死亡證明過戶是否違法,房屋過戶需要哪些材料
2021-02-05可變更勞動合同內容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06競業限制補償金怎么領取
2021-01-23承包關系中賠償責任
2021-01-22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買人壽保險有哪些優勢
2021-02-09單獨的航班意外險不包括航班延誤責任
2020-11-21保險公司怎么避免保險糾紛
2021-01-17投保之后的注意事項
2020-11-16被保險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1-02-21從海運保險角度淺析國外進口商對貿易合同的選擇
2020-12-29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