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合同中經常喜歡約定滯納金,可是發生糾紛后,卻不能得到法律支持的。因為滯納金體現的不是民事責任形式,在民事法律中根本找不出法律依據,因此不可能得到支持。不少當事人經常咨詢違約金和滯納金的相關法律問題,我擔任法律顧問的公司也曾混淆使用違約金和滯納金,在此,我對違約金和滯納金作個簡單的解析。
違約金,指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或者法律的直接規定,一方當事人違約時應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錢。違約金的標準是金錢,但當事人也可以約定違約金的標的物為金錢以外的其他財產。違約金的設立,是為了保證債的履行,即使對方沒有遭受任何財產損失,也要按法律或合同的規定給付違約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14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違約金規范的是平等主體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從種類上看違約金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法定違約金,一種是約定違約金。法定違約金是指法律預先規定的一方當事人在違約時,按照一定的數額或者一定的比例向對方支付的違約金。法定違約金可以是一定的數額,也可以是一定比例。約定的違約金是指支付的數額及條件均由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由于違約金被視為當事人對事后發生的損失的預先估算,因此約定的違約金數額可能與實際的損失有些出入。只要不低于或過分高于實際損失,這一出入是應當允許的。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低于或過分高于實際損失時,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或適當減少。
滯納金,指國家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保障國家職能的順利實現,對遲延履行繳納法定稅費義務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收取的帶有國家強制力的懲罰性的貨幣金額。
目前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滯納金只存在于稅收、水、電、煤氣等公用事業收費,而這些項目的收取主體要么是國家行政機關,要么是國家授權管理公用事業的事業單位。在這些主體與稅費繳納主體之間建立的法律關系,是一種縱向法律關系,是隸屬型法律關系。在這里面,滯納金,就明顯帶有國家公權力的性質。滯納金的存在基礎是國家主權,道德基礎是社會公共利益高于公民個人利益,執行基礎是國家公權力,收取的前提是繳納主體超出法定期限未履行義務。所以滯納金具有懲罰性和國家強制刑性。
建議大家在簽訂合同時,還是要適用有法律依據的違約金條款,不要再適用滯納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訴訟流程是怎樣的呢
2020-12-10工傷賠償申請怎么寫
2020-12-20家暴致流產怎么判
2021-01-24破產和解的積極意義有哪些
2020-12-05繼承權放棄與繼承權喪失有哪些區別
2020-11-27土地使用權是否屬于他物權
2021-03-20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老師猥褻學生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2-07公司依勞動合同調整工作崗位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1-09工資停發多久算是勞動關系終止
2020-12-27申請勞動局調解的期限是幾天
2021-02-07出車禍意外死亡意外保險能賠多少錢
2021-03-23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如何確定
2021-02-24交通事故訴訟是起訴司機還是保險公司呢
2020-11-20保險公司變更事項必須經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嗎
2020-11-14投保人在投保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19教職員工校方責任險到底應該賠償給教育局還是教師家屬
2021-01-222025年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后怎么辦
2020-12-12中國的土地出讓使用年限分別有哪幾種
2021-03-09統一進行危房改造,有補助嗎,在哪里查看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