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金融助力經濟金融與互聯網發展
商業匯票(以下簡稱票據)是指由付款人簽發,由承兌人承兌,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書人支付款項的一種票據。新世紀以來,票據市場發展迅速,2013年全國金融機構商業匯票累計承兌量和累計買入量分別為20.3萬億元和45.7萬億元,比2001年分別增長15.86倍和25倍,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5.9%和30.75%。票據作為一種重要的融資工具,其迅猛發展對我國經濟金融的發展以及互聯網應用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1.票據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便捷融資渠道和低成本資金。
2000年以來,金融機構累計票據承兌量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由2000年的7.5%逐級提高至2013年的35.7%,年均提高2.2個百分點。根據《2014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披露,前三季度企業簽發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集中在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從企業結構看,由中小型企業簽發的銀行承兌匯票約占三分之二。從實證研究看,票據業務與實體經濟的相關系數均超過了0.8,表明二者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關系。
2.票據為金融市場特別是銀行業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工具。
票據貼現成為同業拆借和債券回購之后貨幣市場又一重要的交易工具,2013年票據業務在全國貨幣市場交易量中的占比達到19%,豐富了貨幣市場交易工具,提高了金融市場活躍度。
從銀行角度,一方面票據業務能為銀行主動增加存款提供抓手。2013年16家上市銀行承兌保證金/公司存款為5.92%,其中8家股份制銀行達到了14.44%,同時票據貼現后企業往往也會有一定存款的沉淀。另一方面票據業務可以提高銀行盈利水平,據估算包括承兌、貼現、回購及交易服務等票據全產品線的年度利潤達到2000億元,占銀行業年利潤的10%以上。
3.票據為互聯網技術應用于金融市場提供了產品源。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與金融市場融合的速度不斷加快,活躍程度高的票據市場無疑成為互聯網滲透最成功的市場之一。從2013年11月到2014年7月共有“銀企眾盈”融資項目、“票據貸”、“票據寶”、“微財富金銀貓票據”、微財富票據寶、寶票盈家等至少6種互聯網票據理財產品;2013年銀行發行投資產品中含有票據資產的理財多達2600個。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票據市場穩健規范發展,未來對我國調整經濟結構,服務實體經濟,提高金融效率,深化金融改革,必將發揮更為獨特的作用。
中國票據發展指數的概念及意義
中國票據發展指數是通過對系列指標體系進行數量處理構建出一個旨在反映我國票據市場發展狀況與結構變化情況的相對數。它還至少包括了中國票據生態指數、中國票據金融指數、中國票據價格指數、中國票據創新指數和中國票據風險指數等二級指數。構建中國票據發展指數的主要意義如下。
一是可以量化我國票據市場的發展水平,科學合理地劃分發展階段,研究和評價歷史的發展軌跡,進而規劃市場未來發展方向并制定相應政策;
二是票據業務對經濟增長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具有重要作用,票據生態指數可以準確判斷全國以及各個地區票據發展對經濟的影響程度,以制定適合經濟發展要求和區域發展特點的票據發展戰略;
三是票據市場作為市場化時間最早、程度最高的金融子市場之一,其活躍程度和參與度都已經成為貨幣市場乃至金融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票據金融指數能夠衡量票據市場化程度,以此判斷金融市場化進程,從而為進一步推進票據市場化和金融體制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四是票據價格指數夠衡量票據市場利率的總體走勢,既可以成為市場參與者判斷當前市場價位以及未來走向,也能為政策制定者或研究者提供市場資金、規模緊缺與否的參考;
五是票據市場的活躍度高,新產品新業務層出不窮,同時監管政策也頻頻出臺,創新與監管的博弈較為激烈,票據創新指數既可以測量票據市場的創新程度和創新沖動,又能使監管機構清楚了解市場發展和創新情況,從而可以制定科學合理的監管政策引導票據創新走向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
六是票據的流動性較強,市場的參與主體多樣,涵蓋了企業、銀行、財務公司等等,票據風險指數通過測度票據市場的風險因素,綜合反映市場的信用風險、欺詐風險等狀況,并能前瞻性地預判部分系統性風險。
我們希望,通過對中國票據發展指數的研究及構建,能夠為票據市場的規范穩健發展提供一個標桿,以此來推動票據市場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及銀行業發展。
中國票據發展指數的構建及實證分析
1.中國票據生態指數。
該指數用來衡量我國實體經濟增長情況以及票據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因此選擇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社會融資總量(SHR)指標以及承兌余額(CY)、票據累計承兌量(LC)、貼現余額(TY)、累計貼現量(LT)共6個變量。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構建中國票據生態指數模型,并進行實證分析。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維的思想,將眾多指標轉化為一個或幾個綜合指標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綜合指標不僅保留了原始變量的主要信息,而且彼此之間不相關,可以去粗取精,非常適合用于指數的構建。
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和統一性,我們選擇自2002年-2013年的GDP和票據年度數據,共有12期。通過對變量進行相關性觀察及KMO和Bartlett的檢驗,可知票據市場交易情況與GDP之間存在很高的相關性,且KMO(0.8542)和Bartlett(0)的檢驗值均符合主成分分析的標準。同時進行主成分分析必須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消除量綱的不同而帶來的一些不合理的影響。
通過SPSS軟件對承兌余額(CY)、票據累計承兌量(LC)、累計貼現量(LT)和GDP、社會融資總量(SHR)進行主成分分析,結果顯示第一主成分的方差提取率(即累計貢獻率)達到90.31%,根據因子載荷矩陣計算出各標準變量的權重系數,經過標準化還原得出中國票據生態指數(BEI)公式為(見公式1):
鑒于常規指數均為正數,因此假設將中國票據生態指數(BEI)基期定為2002年,并將基值定為1000點,從而2002-2013年我國票據生態指數走勢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以下特點。
(1)我國票據生態指數和國內生產總值、社會融資規模走勢保持較高一致性,他們的相關性都在0.98左右,說明中國票據生態指數能夠代表票據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
20.987>0.977),表明指數反映GDP更多一些,因為GDP代表我國總體經濟情況,是票據業務的本源,而社會融資規模則代表了金融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的總量,涵蓋的票據業務主要是新增票據余額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但二者數據往往較小且不穩定。
(3)從2002年-2013年我國票據生態指數和國內生產總值、社會融資規模都在不斷走高,表示隨著2002年以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的加大,票據市場的經濟環境不斷改善。
2.中國票據金融指數。
該指數用來衡量我國票據市場與金融市場發展的契合度,選擇了代表信貸市場的貸款余額(DY)和代表貨幣市場的交易量(LHB),以及票據市場的承兌余額(CY)、票據累計承兌量(LC)、貼現余額(TY)、累計貼現量(LT)共7個變量。仍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構建中國票據生態指數模型,數據選取了2002年-2013年的金融市場和票據年度數據,共有12期。
計算可知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都比較高,檢驗指標也非常適合進行主成分分析和指數的構建。數據處理過程如票據生態指數一致,在此不再贅述。通過SPSS軟件對上述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結果顯示第一主成分的方差提取率(即累計貢獻率)達到90.87%,根據因子載荷矩陣計算出各標準變量的權重系數,經過標準化還原最終得出中國票據金融指數(BFI)(見公式2):
同理,鑒于常規指數均為正數,假設將中國票據金融指數(BFI)基期定為2002年,并將基值定為1000點,得到2002-2013年我國票據金融指數走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以下特點。
(1)我國票據金融指數與貸款余額、貨幣市場交易量的走勢非常溫和,相關系數都超過了0.99,說明票據金融指數可以代表我國金融市場的整體情況。
20.993>0.990),表明票據資產雖然兼具信貸和資金雙重屬性,但偏向于資金屬性,特別隨著近年來票據資金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票據業務的貨幣屬性和交易屬性進一步增強;而貸款余額總體受央行管理,票據的信貸調節作用有所下降。
(3)從2002年-2013年我國票據金融指數和貸款余額、貨幣市場交易量都在不斷走高,表示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推進和利率、匯率市場化進程加快,票據市場的金融環境不斷提升。
3.中國票據價格指數。
該指數用來衡量我國票據價格走勢情況和趨勢,由于沒有官方發表的權威數據,因此選擇了中國票據網的利率報價加權平均值,分別是轉貼買入利率(MR)、轉貼賣出利率(MC)、正回購利率(ZHG)和逆回購利率(NHG)共4個變量。數據選取時間段為相對較全且具有可比性的2010年-2013年,由于時間短,因此使用了季度數,共有16期。仍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構建中國票據生態指數模型,從中可以看出,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都較高,檢驗指標(KMO和球形度檢驗)也非常適合進行主成分分析和指數的構建。
數據處理過程與上述一致。通過SPSS軟件對上述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結果顯示第一主成分的方差提取率(即累計貢獻率)達到92.3325%,根據因子載荷矩陣計算出各標準變量的權重系數,經過標準化還原得出中國票據價格指數(BPI)公式(見公式3):
假設將中國票據價格指數(BPI)基期定為2010年第一季度,并將基值定為1000點,從而得出2010-2013年各季我國票據價格指數走勢圖。從中可以看出:(1)2010年-2013年我國票據價格指數與票據市場利率走勢基本保持一致,相關性均在0.92以上,說明中國票據價格指數能夠代表票據價格的整體走勢。(2)中國票據價格指數與轉貼賣出利率契合程度最高,二者相關性達到0.976,這與轉貼賣出利率實質是目前貨幣市場基準利率相一致,表明中國票據價格指數也能一定程度反映貨幣市場利率的走勢情況,可以作為資金緊缺與否以及緊缺程度的晴雨表進行參考。
4.中國票據創新指數。
該指數用來衡量我國票據業務和產品的創新情況,這可以從票據業務和產品的創新數量、交易量、總收入以及在票據傳統業務中的占比等維度進行測評,通過中國票據創新指數的構建來反映不同時期票據市場的活力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持久力,同時也可以成為監管機構出臺政策的依據和效果反映指標。但由于目前這三個指標均沒有公開的官方統計數據以及其他權威性較強的替代數據,因此僅提出相關想法供探討和完善,當然通過監管機構建立票據創新統計制度體系及系統之后也可以取得。
5.中國票據風險指標。
該指數從票據承兌墊款率、票據貼現逾期率、票據案件發生率、票據資金損失率等維度進行評估,用來衡量我國票據市場的綜合風險狀況,可以成為票據經營機構把控風險、制定經營策略的重要參考指標。但是,目前這些指標難以搜集到適合的數據,票據承兌墊款率只有2007-2009年的季度數,缺少最新數據,據典型調查約在0.15%-0.25%之間,但不夠準確,因此此處僅提出相關想法供探討和完善,當然如果監管機構能建立票據風險統計制度和相關系統即可公開發布。
6.中國票據發展指數。
該指數用來衡量我國票據市場發展與結構變化的總體情況,是五個子指數的概括。鑒于數據的可得性和統一性,我們選擇了代表票據市場的承兌余額(CY)、票據累計承兌量(LC)、貼現余額(TY)、累計貼現量(LT)、轉貼買入利率(MR)、轉貼賣出利率(MC)、正回購利率(ZHG)和逆回購利率(NHG)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WYC),代表實體經濟方面的GDP、社會融資總量(SHR),代表金融方面的貸款余額(DY)和代表貨幣市場的交易量(LHB),代表創新方面的票據理財產品占比(PLC),代表風險方面的票據承兌墊款率(PCD),共15個指標,雖然票據理財產品占比和票據承兌墊款率不能完全代表票據創新和風險情況,但限于公開可得數據考慮將其納入指標體系。
數據選擇2003-2014年上半年的季度數,共46期數據,但由于票據理財產品占比和票據承兌墊款率數據限制,實際自由度只有17個。對上述數據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進行計算,結果顯示存在三個主成分,累計貢獻率達到89.11%。通過合并轉化計算綜合主成分,即中國票據發展指數(BDI)公式為(見公式4):
鑒于常規指數均為正數,假設將中國票據發展指數基期定為2003年第一季度,并將基值定為1000點,得到2003-2014年上半年各季度我國票據發展指數走勢圖。
通過分析可知:
(1)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金融環境的不斷改善,票據市場得到了迅猛發展,中國票據發展指數在2014年上半年達到了9557點,比基期增長了8倍,年均增長率超過87.89%。
(2)圖中可以看出中國發展指數自2009年之后增長明顯加速,這主要歸因于次貸危機爆發后政府實施四萬億刺激政策促使經濟金融環境迅速改善所致。
(3)圖中顯示中國票據發展指數存在明顯的周期性波動,即年末迅速升高、年初回落的特點,這與GDP等經濟金融指標存在周期性變化是相一致的。
(4)構建的指標中與中國票據發展指數相關性較高的有票據承兌余額、累計承兌量、貼現量、GDP、貸款余額、貨幣市場的交易量、票據理財產品占比和票據承兌墊款率,而票據利率與發展指數相關程度相對較低,這主要因為票據利率多跟市場資金、信貸規模等資源有關,跟票據市場發展階段和發展程度的關系相對較小。
(5)與中國票據發展指數呈負相關的指標只有票據承兌墊款率和貼現余額,前者因為票據市場的發展與風險的發生比例往往呈反比,后者主要是票據貼現余額作為信貸調節工具受宏觀政策影響巨大。
中國票據發展指數在各區域的應用
1.區域票據發展指數的構建
中國票據發展指數除了可以用來衡量我國票據市場總體發展狀況以外,也能夠借鑒用來編制全國各個省市的區域票據發展指數,從而比較各地區票據市場的發展情況,進而有利于地方監管機構出臺適合區域特色的票據發展政策,也方便各類型、各地區的市場參與主體制定相適應的經營策略、設計適銷對路的票據產品。
由于區域性數據比全國性更少,因此本文選擇了承兌余額、承兌發生額、貼現余額、貼現發生額、GDP和貸款余額六個指標,并假設2006年全國平均水平為基值,同樣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2006-2013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香港、澳門、臺灣地區除外)票據發展指數如表。
(1)全國各地區歷年的票據發展指數
對于全國各地區歷年的票據發展指數,如表4所示,我國的票據發展水平總體上呈現提高的趨勢,特別是江蘇、廣東、山東、浙江等地上升幅度較大。從供給方看,隨著近幾年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通過票據的結算需求和融資需求都有了大幅提升;從需求方看,伴隨我國金融改革的推進和利率市場化的提速,票據市場越來越受金融機構的青睞,參與主體和票據業務、產品不斷豐富,市場活躍程度和條線收入占比都在快速提高;從監管機構看,由于票據既可以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又能通過再貼現進行宏觀市場調控,政府越來越重視票據業務業務作用的發揮,并出臺大量政策引導和鼓勵票據市場發展。
(2)全國各地區票據發展指數的分析
通過對2006-2013年全國各地區票據發展指數的差距情況分析可知,全國各地區全距與標準差正在逐步增大,極差由2006年的3433點增加到2013年的7215點,標準差由2006年的1.2482增加到2013年的2.2666。票據發展狀況在不同維度上并不均衡,地區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步加大,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票據發展指數明顯高于西部欠發達地區,形成東西部之間較為明顯的區域差異,即一個地區票據市場的發展情況基本與該地區的經濟總量和貸款總規模是相一致的。同時,我們也發現近幾年中部地區票據市場的增長速度較快,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增長速度反而較慢,這與我國整體經濟結構調整、中西部經濟金融發展速度加快是相輔相成的。
2.區域票據發展指數的聚類分析
本文采用聚類分析方法對我國各地區歷年的票據發展指數進行歸類,通過對輸出結果的分析,按照地區來確定票據發展指數的類別,并研究票據發展指數對各個地區的影響。
在聚類方法上,選擇組間連接法,即當兩類合并為一類后,使所有的兩兩項之間的平均距離最小。同時,運用標準差標準化方法(Z-Scores),把數值標準化到Z分布,標準化后變量均值為0,標準差為1。最后得出全國各地區可以明顯分為4大類。
第一類:江蘇、廣東、山東、浙江。這四個省份在GDP和貸款規模上均是全國前四名,他們的共同特點主要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企業貿易結算和融資需求旺盛,票據資源和金融資源豐富,市場交易活躍,創新能力強,因此該地區從票據承兌、銀行直貼到金融機構的轉貼現都很活躍,因此票據發展指數在全國遙遙領先。
第二類:上海。上海雖然在經濟總量和貸款規模上不能達到全國前列,但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定位的打造,上海聚集了眾多的金融機構和金融資源,截至2013年末,上海已聚集了5家總行級、15家分行級票據中心以及多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商行的票據經營機構,上海票據市場交易活力顯著提升,2013年上海票據累計貼現量達到3.43萬億,占全國票據累計貼現量的比重達到7.51%,高于GDP比重的4.1個百分點。因此該地區的轉貼交易量和回購業務量在全國中位列前茅,同時上海的電子票據業務占比和商業承兌匯票占比也都位于全國的領軍地位。
第三類:遼寧、北京、河北、河南、福建、四川、天津、湖北、重慶、安徽。這些省份(直轄市)大多位于中部地區,經濟總量和金融資源存量處于全國中上游,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加快,中部經濟增速逐漸超過東部沿海地區,因此這些地區的票據一級市場(承兌業務)相對活躍,二級市場正在迅速成長,該類型的特點就是票據市場發展迅速且潛力巨大。
第四類:山西、湖南、陜西、云南、江西、內蒙、吉林、黑龍江、廣西、新疆、貴州、甘肅、寧夏、青海、海南、西藏。這些省份多位于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綜合經濟和金融資源相對較為落后,票源較為稀缺,參與主體相對較少,投入票據市場的金融資源也不足,票據市場發展相對落后。
以上就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律霸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律霸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派遣員工檔案如何管理?
2021-01-22國有金融資本是指什么
2020-11-24路邊停車方向不一樣會違章嗎
2020-12-14交通事故后起訴保險公司時效是多久
2021-01-29關于行政處罰管轄原則
2021-01-23無房產證房屋轉讓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23緩刑與死緩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3超過可撤銷合同時效怎么處理
2021-01-06未裁決的違章處理辦法是什么
2020-11-15二手房過戶給小孩后房子拆遷怎么辦
2020-12-31非法侵入住宅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12-23勞動部門收到集體合同多久未提出異議會生效
2020-11-20單位與個人簽訂勞務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3-15疫情期間公司放假有工資嗎
2021-01-31勞動糾紛加班費可以要幾年的
2020-12-22離婚訴訟中人壽保險的價值怎樣確定
2021-02-06交通意外責任如何劃分
2020-12-18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如何申請
2020-11-29保險公司超過判決書規定日期不給錢有什么辦法
2021-02-10學生自殺保險理賠嗎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