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附帶民事訴訟精神損害賠償的審判實踐(一)民事訴訟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所指的“精神損害”,又稱無形損害,指受害人在受到侵害后精神上的痛苦和身體上的痛苦,其不屬于物質損害的范疇。精神受到損害,主要表現在對其人格尊嚴的貶低,使其威信下降,產生精神上的痛苦、悲傷、怨恨、絕望、羞辱等。一般通說,是指“民事主體因其人身權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侵害或遭到精神病苦,要求侵權人通過財產賠償等立法進行救濟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第一款“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之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規定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7號,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61次會議通過,以下簡稱《精神損害賠償問題解釋》)2001年3月10日起正式實施,使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訴訟涉及到精神損害賠償案件時,具有相當強的可操作性。上述法律充分保障受害人在民事訴訟中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二)刑事訴訟案件被害人只能主張物質損失,不能主張精神損害賠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法釋[2000]47號,最高人民法院第1148次審判委員會通過)2000年12月9日起正式實施,該規定第一條第二款明確規定:“對于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精神損害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法釋〔2002〕17號,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30次會議通過)自2002年7月20日起正式實施,上述法律明確規定,對于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三)刑事訴訟案件被害人不能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制定依據不夠充分,不符合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法律適用原則勿庸置疑,以上《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規定問題的解釋》、《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及《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雖同為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卻互相矛盾。因為在《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規定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的受案范圍內,并未排除附帶民事精神損害賠償問題。最高人民法院之所以否定了刑事附帶民事的精神損害賠償,可能基于以下幾種考慮:一是精神損害賠償范圍過于廣泛,確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精神損害賠償不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刑事案件精神賠償往往數額巨大,而被告人大多在受到刑罰處罰后,無力承擔或根本不愿自覺履行,法院判決可能會成為法律上的“白條”;三是精神損害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賠償金額不具有等價性;四是我國司法理論界普遍認為以金錢方式賠償精神損害,等同于將被害人人格作為商品進行交易,精神損害難以用金錢來衡量;五是對被告人科以刑罰處罰后,被害人的精神損害已經得到了撫慰。故在立法時,暫未將精神損害賠償納入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受理范圍內。我國司法實踐的種種判例,充分顯現了立法者對于精神賠償重精神撫慰、輕物質賠償的立法宗旨,而這一立法宗旨,已與自由配置社會資源的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民主與法制的進步、公民權利保護意識的強化,不能相適應,尤其反映在刑事案件精神賠償問題上,被許多學者認為是一種抱殘守缺的表現,在當前情勢下,這種做法勢必會使司法實踐陷入尷尬境地。最高人民法院在規定《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時,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六條“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及《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一條第二款“對于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規定而制定的。但《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并沒有關于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規定,僅僅規定不能在附帶民事訴訟中提起。相反,最高人民法院在《刑訴法解釋》中第一百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適用刑法、刑事訴訟法外,還應當適用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由于附帶民事訴訟本身就是民事訴訟,故從程序上講,應以刑訴法為主,以民訴法輔,而在實體處理上,應以民法為主,刑法為輔。所以《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制定依據不夠充分。附帶民事訴訟就是民事訴訟一種特殊形式,我國法律有明確規定,附帶民事訴訟中既適用刑法、刑事訴訟法同時也適民事法律規范。所以《民法通則》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精神損害賠償的規定應適用于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人民法院對于受害人要求精神賠償一律不予受理不符合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法律適用原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戶提前退租怎么處理
2020-11-09合同到期了剩余貨款怎么辦
2020-12-11雙方都是華僑能在中國離婚嗎
2021-03-13怎么撤銷無效婚姻
2020-11-26債務融資是否繳納印花稅
2021-01-07虛擬貨幣是什么
2021-03-15什么是商標復審,商標復審有哪些類型
2020-12-18無產權安置房繼承要繳稅嗎
2021-03-03夫妻一方是精神病人的婚姻有效嗎
2020-12-13仲裁協議的獨立原則是如何的
2020-12-15南京辦理勞動關系轉移的備案新政是怎樣的
2021-02-09委托拍賣合同應當載明什么
2020-12-22合同內服務到期沒履行怎么辦
2021-03-06高速事故一般處理多久
2021-03-15被贈與房產的人還能申請兩限房嗎
2020-11-19勞動者在安全生產方面有哪些權利
2021-02-09停工留薪滿后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2勞動爭議仲裁調解程序的三個階段
2020-12-14老人購買壽險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1保險合同成立有什么要件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