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被判刑后,原告能否經遭受精神損失為由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
【深圳人身損害賠償律師解答】《刑法》第36條規定,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刑事訴訟法》第77條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1條規定,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對于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2條規定,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物質損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為已經遭受的實際損失和必然遭受的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指出,
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云高法〔2001〕176號《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被害人就刑事犯罪行為單獨提起的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請示》收悉。
經研究,答復如下:
根據刑法第三十六條和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以及我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一條第二款的規定,對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1條規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賠償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31“假一賠一”公告承諾能否作為商家逃避法律責任的依據
2021-01-18狗狗丟了能報警嗎
2020-12-20公司變更經營范圍流程怎么走
2021-01-19在哪些情況下,抵押權人可以處分抵押房產?
2021-02-22自己租房合同掉了怎么辦
2020-12-23交通責任認定書對方不簽字怎么辦
2020-12-16商品房未得房產證能否過戶
2021-02-27申請工傷賠償,公司不配合怎么辦
2021-01-16特殊情況遺產如何分配
2021-02-17如何去法院辦理提存
2020-11-23房屋有抵押買賣也不破租賃嗎
2021-02-06按揭房辦理房產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0固定期限合同履行中辭職怎么辦
2021-01-14人壽保險重要性及功能有哪些
2021-03-17保險合同是附條件合同
2020-12-11財產保險的損失補償方式有哪些
2021-02-26車禍哪些費用保險公司可以賠償
2021-02-06保險經紀公司存在的違法行為有哪些
2020-11-12責任認定書下來后保險公司多久理賠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