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經義務的過失犯罪處罰原則是什么?
過失犯罪處罰原則是應該比故意犯罪輕一些,根據刑法過失犯罪的量刑標準如下:
1、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處罰上,因為過失犯罪的主觀惡性比故意犯罪明顯要小,因此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比對故意犯罪的處罰要輕。
二、過失犯罪的特點
1、犯罪主體的心理態度,在認識上因素上,是應當預見自己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在意志因素上,是由于疏忽大意沒有預見危害社會的犯罪結果發生或者輕信能夠避免危害社會的犯罪結果發生而實施了犯罪行為,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社會的犯罪結果。犯罪主體對自己所實施的疏忽大意行為主觀上是一種過失的心理態度;對自己所實施的輕信能夠避免的犯罪行為是故意的心理態度;但對自己犯罪行為發生的犯罪結果不論是疏忽大意過失犯罪行為發生的犯罪結果還是過于自信故意犯罪行為發生的犯罪結果,都是過失的心理態度。即是說,過失犯罪的罪過形式的特征是:犯罪主體對自己犯罪行為發生危害社會的犯罪結果是過失的心理態度,簡稱對犯罪結果是過失的。
2、對犯罪行為的心理態度,過失犯罪主體對犯罪行為,在認識因素上,是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犯罪結果的心理態度;在意志因素上,是由于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而實施了這種犯罪行為的心理態度。其中對疏忽大意沒有預見而實施的犯罪行為是過失的心理態度;對輕信能夠避免而實施的犯罪行為是故意的心理態度。因此,過失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在主觀上既可能是過失,也可能是故意的。但是,過失犯罪主體不論對其過失犯罪行為還是故意犯罪行為所發生危害社會的犯罪結果,都是過失心理態度,簡稱對犯罪結果是過失的。
3、對犯罪結果的心理態度,過失犯罪主體對犯罪結果,在認識因素上,是應當預見犯罪結果的發生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到發生犯罪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犯罪結果發生而沒有避免發生的過失心理態度;在意志因素上,不論是疏忽大意過失行為所發生的犯罪結果,還是過于自信故意行為所發生的犯罪結果,都是不希望、不放任的過失心理態度。因此,過失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過失犯罪行為或者故意犯罪行所發生的犯罪結果都是過失心理態度,簡稱對犯罪結果是過失的。
過失犯罪從情理上來說是值得同情原諒的,而且對于犯罪嫌疑人自己來說,雖然這樣的結果根本不是犯罪嫌疑人想看到的,也是犯罪嫌疑人沒有預料到的,但不小心犯下的錯誤,給別人或社會造成了一定危害結果的情況下,不是單純道歉就能解決的。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過失犯罪既遂是否存在?
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的直接訴訟與派生訴訟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10什么是保證擔保,什么是保證保險,這兩者區別是什么
2020-11-18與臺灣人的結婚手續
2021-02-09對銀行抵押的房產法院能查封嗎
2021-01-21資產具有哪些風險
2021-02-09合同無效錢要退還嗎
2021-03-17消費者購物時被電擊傷,商場是否擔責
2020-12-24勞動主體發生變更須補償員工嗎
2020-12-14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愛人簽可以嗎
2020-12-11購買壽險的理由有哪些,什么人需要購買壽險
2020-12-26產品責任險能否強制執行
2020-11-16兩種引發保險糾紛的情形
2020-12-26保單現金價值指的是什么意思
2020-11-13保險公司擬定健康保險的保險條款需要審批嗎
2020-11-24保險合同的中止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24保險理賠后還可以索要折舊費嗎
2021-01-09自然災害保險公司不賠合法嗎
2020-11-22如何計算土地出讓金
2020-11-27城中村拆遷補償方案,非農業戶口如何補償
2020-12-06房屋拆遷補償方式和標準是什么呢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