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借款必要共同訴訟案例
案情:
2006年4月8日,張某向胡某借款12萬元,約定借款期限為一年,利息按3分計算,并向胡某出具借條一份,龔某在該借條“今借人:張某”右下方簽名。借款到期后,胡某多次要求龔某和張某還款,未果。現胡某起訴要求龔某償還借款及及其利息。另查明,在胡某起訴前張某已經去世。現龔某主張其只是作為見證人在借條上補充簽名,僅憑該借條認定其為債務人與常理不符;本借款是張某與其妻何某在婚姻存續期間的共同債務,張某去世后其妻何某應對債務承擔還款責任,并申請追加何某為被告參加訴訟。
分歧:
該案在審理過程中,對于是否應該追加何某為被告出現以下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龔某對在張某于2006年4月8日向胡某出具的借條上予以簽名認可,該行為是其真實意思表示,龔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該知道簽名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雖然其簽名在“今借人:張某”的右下方,但龔某在借條上沒有特別注明其是“保證人”、“見證人”或“居間人”,又未向法院提交足以證明其不是借款人的證據,所以,應認定龔某為共同借款人,對上述借款負有連帶清償義務。因此,在借款期限屆滿后,胡某有權選擇主張權利對象,即在張某去世后胡某既可向張某的義務承受人主張權利,也可向龔某主張權利,或向張某的義務承受人及龔某共同主張權利,張某的繼承人不屬于必要共同訴訟人。因此,在胡某不同意追加何某為被告人的情況下,不應追加何某為被告,不追加并不違反法定程序。龔某在承擔了還款責任后,可以向張某的繼承人追償,也可以起訴張某的繼承人,但這應屬另案處理。
第二種意見:認為龔某為共同借款人,對上述借款負有連帶清償義務。但在2006年4月8日,張某向胡某借款時,張某與何某是合法夫妻關系,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對何某系張某妻子的事實均予以認可,借款人張某去世后作為其妻子何某應當對該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何某屬于必要共同訴訟當事人,不同意追加何某為被告參加訴訟,違反了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
評析: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雖然我國現行的共同訴訟規則非常簡約,共同訴訟制度在理論認識上也存在較大的模糊性和片面性,但該案龔某作為共同借款人,對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何某作為張某的繼承人應屬于必要共同訴訟人。理由如下,第一,龔某主張“其只是作為見證人在借條上補充簽名,僅憑該借條認定其為債務人與常理不符”,不追加何某為被告,客觀上無法徹底查清案件事實;第二,本案的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是合一確定的,且無法區分債務人的責任大小;第三,張某的義務承受人和龔某對訴訟標的享有共同權利和承擔共同義務,其存在共同訴訟的牽連性基礎。該案不能采取多次分別訴訟的方式確定各自的權利義務;第四,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和《民訴意見》第五十七條規定了被告可以申請追加第三人為必要共同訴訟人,明確承認了被告和人民法院訴的主觀的追加權;第五,何某是否承擔償還借款的義務,屬于實體問題,但是否追加其為被告,則屬于程序問題。追加必要共同訴訟人不需要征得胡某的同意;第六,具有共同訴訟標的數人是否成為共同訴訟人,并不是當事人個人意志的結果,而是法律意志的結果。權利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有主張權利和放棄權利的自由,但這并不能作為否定法院依職權追加當事人的理由。“放棄權利”是指放棄共同起訴權,而非實體權利。該案胡某主張有權選擇主張權利對象,實際上是對其他共同訴訟人行使權利的妨礙,如果依法必須由數人共同對原告承擔民事責任,而原告只起訴其中一部分,其結果只能有兩種:一是法院判決被訴的人對原告承擔民事責任,二是以被告在實體上不適格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前者對被告顯然不公,而后者則不利于及時解決糾紛,導致訴累;第七,該案法院同意追加被告并不會使其失去中立地位,同時也并不會因此而增加法院的工作量。且會更加有利于依法正確的、徹底的解決民事糾紛。
綜上所述,本案應該同意追加何某為被告參加訴訟。
上述就小編對“共同借款必要共同訴訟案例”問題進行的解答,兩個債務人向同一個債權人貸款時,因債務問題提起的訴訟屬于必要共同訴訟,兩個債務人均按法律要求出席庭審。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公證可否進行財產分配
2020-12-10如何申請商標注冊
2020-12-07知識產權合同審核流程是什么
2021-01-15未成年簽合同無監護人簽字蓋章算生效嗎
2020-11-21法定贍養費的給付內容
2021-03-13單位集資房糾紛適用什么法律
2020-12-08如何打專利官司
2021-02-07酒駕判緩刑會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1-01-22勞動爭議管轄權是什么意思
2020-12-29如何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3-10車上人員責任險建議買嗎
2021-01-24地震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2車子沒買保險可以上路嗎
2021-02-01車輛超高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0-12-16保險合同的特約條款包括哪些
2021-01-31保險法解釋二的出臺,對司法實踐更具有操作性了
2021-03-22土地轉讓的限制條件有哪些
2020-11-27棚戶區模擬拆遷可以拒絕嗎
2020-11-19拆遷補償只能要錢嗎
2021-03-07農村征地時,誰是有權主體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