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國公安機關幾乎很少會發生在證據不夠充分的情況下就提前緝拿當事人的,因為這樣的話相關的法律后果是非常的嚴重的。反倒是刑事案件當中真實的犯罪嫌疑人就是各種不配合,從被抓捕開始就一直都沒有承認過自己做的這些事情。那么,在我國當事人一直不認罪怎么辦?
一、在我國當事人一直不認罪怎么辦?
1、 被告人不認罪,法院也會根據庭審情況和證據情況作出判決。
2、被告人不認罪,表明態度不好,如果證據充分能夠證明犯罪事實,會加重判決結果。
3、被告人不認罪,證據和庭審也不能證明犯罪事實或疑點很多,法官會保守的做出判決。
二、犯罪嫌疑人不認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被告人從被抓獲之日起就拒不認罪,此類現象在毒品案件中尤甚。審判實踐中,毒品案件一對一的特殊性致使定罪量刑主要依靠毒品買賣上下家的一致口供,缺少相應的實物證據。被告人心存僥幸,不愿如實供述,試圖逃脫刑罰的制裁。
2、被告人被抓獲之后如實認罪,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又改變口供,不愿承認犯罪事實。有些被告人在被抓獲之初,迫于司法機關的強大壓力,承認了犯罪事實,但其內心深處不愿接受制裁,抵抗改造。在最初的慌亂之后,重新構筑了心理防線,抗拒法律。
3、在共同犯罪中,各被告人之間對作案分工合作的細節相互推諉,都不愿承擔主要責任。此種現象在搶劫、搶奪案件的庭審中頻繁出現。實施搶劫、搶奪案件的被告人文化程度相對較低,且多是同鄉、朋友關系結伙作案。在事發后,各個被告人為了減輕自身的罪責,都試圖將責任推給他人,以減輕自己的刑事責任。
4、公安機關在證據上存在較多瑕疵,致使被告人在公安和檢察階段都自愿認罪,但到了法庭上,經辯護律師指點,即反悔拒不認罪,主要表現在強奸案件上。由于被害人的多次陳述,均與被告人的供述不盡相同,致使被告人在法庭上認為不是強奸而是通奸。
三、建議和對策:
1、公安機關在刑事偵查程序中,應當就全案的犯罪事實各個細節進行細致的調查訊問,從刑事訴訟的初始階段就固定被告人的口供,打破被告人試圖翻供不認罪的幻想。同時要盡可能多的搜集和固定實物證據以及證人證言,以佐證犯罪事實,多角度多側面的還原犯罪過程的原貌。公安部門要加強證據意識,注重證據的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把證據和事實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使每一項犯罪事實都有相應的證據予以支撐,證據與證據之間形成緊密的邏輯鏈條,環環相扣,完整而又詳盡的再現整個犯罪過程。尤其針對共同犯罪,要對各被告人之間的分工細節進行詳細的訊問,以利于區分各被告人的罪責大小。
2、檢察機關,要嚴格把好證據事實關。對公安機關在證據上存在的瑕疵,及時提出補正意見。在審查起訴環節中,要緊扣案件的事實經過,及時地對被告人就影響案件定罪量刑的重要犯罪事實進行詳細全面的訊問,及時堵塞犯罪嫌疑人可能利用的一切漏洞,攻破被告人的心理防線,使其如實交代犯罪事實。對被告人在審查起訴階段翻供的情況,要認真審查,仔細甄別,去偽存真。
3、在法院審判階段,審判人員要向被告人宣傳刑事法律政策,使其放棄抵抗,配合庭審,以利于自身的改造。首先要向被告人講明是否抗拒國家司法機關體現了被告人的悔罪態度,直接影響對其的定罪量刑。其次,審判人員向被告人說明如果其承認公訴機關的指控,可以適用簡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簡化審,按照法律規定可以酌情從輕處罰。通過對刑事政策的講解,促使被告人轉變態度,配合庭審,以達到節約司法資源的目標。
我國法律上其實也支持工作人員零口供辦案的這種做法的,監察院和人民檢察院就是在辦理有些案件的時候有過零口供定罪的案例。其實國家工作人員和犯罪嫌疑人,包括其家屬心目當中都應該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證據面前從來不與任何人的口述為準。
對欺詐罪該如何進行處罰
要定強奸罪必須有什么證據,強奸罪報案有效時間是多久?
盜竊罪無罪辯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后債務如何處理
2020-12-19勞務公司怎么注冊
2020-12-23什么食品可以申請專利
2021-02-23死刑復核階段可委托辯護人嗎
2021-01-24質疑產品質量誰舉證
2021-01-22合同滯納金標準
2021-03-14如何查出房子有無抵押
2021-02-05中介格式合同有什么陷阱
2021-03-25代理合同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0-12-14合同約定復利計算利息到期不付可以要求支付嗎
2021-03-24剎車失靈乘車人跳車受傷交強險怎么賠償
2021-03-03保險糾紛訴訟與調解對接機制建設的疑問有哪些
2020-12-01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應當承擔保險責任
2021-01-07低廉團險理賠條件苛刻 7萬保單只賠2800元
2021-03-23肇事逃逸商業保險賠嗎
2020-12-25意外傷害保險期限是多久
2021-01-03賓館拆遷,拆遷辦要求停業半年,這半年的損失拆遷方補償嗎
2021-01-02公益拆遷就是國家拆遷嗎
2021-02-20農村征地拆遷有什么補償
2021-02-12農村宅基地遇到征地拆遷該怎么補償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