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傷害罪的處罰原則
根據《刑法》第234條的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傷害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處罰。
二、什么是故意傷害罪?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非法傷害他人身體并達成一定的嚴重程度、應受刑法處罰的犯罪行為。
三、故意傷害罪的構成
(一)、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并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其中,已滿14周歲末滿16周歲的自然人有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行為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不滿18周歲不能成為不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只能構成法定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一個量刑情節。
(二)、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結果,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在一般情況下,行為人事先對于自己的傷害行為能給被害人造成何種程度的傷害,不一定有明確的認識和追求。無論造成何種程度的結果都在其主觀犯意之內,所以,一般可按實際傷害結果來確定是故意輕傷還是故意重傷。故意輕傷的犯罪還存在犯罪未遂問題。但對重傷意圖非常明顯,例如企圖嚴重毀容,并已著手實施的行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即使未造成任何實際傷害,也應按故意重傷罪(未遂)定罪量刑。
(三)、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身體權,所謂身體權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完整性為內容的人格權。
應注意的是,本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體權,因此,故意傷害自己的身體,一般不認為是犯罪。只有當自傷行為是為了損害社會利益而觸犯有關刑法規范時,才構成犯罪。例如,軍人戰時自傷,以逃避履行軍事義務的,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434條追究刑事責任。
(四)、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都是不合法的,造成嚴重后果的必然會受到法律懲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著作權何時生效
2021-02-13主債務涉及刑事犯罪擔保有效嗎
2021-01-04企業倒閉注銷程序是什么
2021-01-28重傷二級走簡易程序需要開庭嗎
2020-12-19交通事故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2-25房屋賣了又辦理抵押是否可以強制執行
2021-01-03銀行業監督管理的職責
2021-01-31商業銀行辦理業務收取的手續費如何確定
2021-02-28分公司簽定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1-04加工承攬合同糾紛的管轄地怎么規定
2021-03-15現在購房是好時機嗎
2021-01-10公有住房轉讓手續有哪些
2020-11-30勞務派遣合同要怎樣解除
2020-12-13員工受傷申請調崗可以嗎
2020-12-01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法理分析
2020-12-31第一受益人參加訴訟的法律有什么作用
2020-12-20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1-01-22保險公司未向投保人明確說明免責條款仍應理賠嗎
2021-03-16汽車玻璃險理賠范圍
2021-01-12上海城鎮保險包含哪幾種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