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與人是基于贈與合同生效而為的給付,是履行法律上的義務,即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而自然之債中,債務人自始都沒有履行債務的法律義務,促使債務人主動履行債務而為的給付,是因為良心上產生壓力的道德義務。
區別二者的關鍵,是看給付人是否有客觀上的“道德上的義務”。如果給付人主觀上是“慷慨”,則該給付行為屬于贈與;如果給付人主觀上是“基于社會義務或道德義務”而受到壓力,則該給付屬于自然之債范疇。例如,某人看到鄰居家有困難,認為鄰里之間相互幫助是一項美德,于是承諾捐款一萬元給鄰居,這便是基于道德義務的贈與,客觀上雙方沒有義務;而借款人與出借人客觀上是存在聯系的,借款人無論是出于外在壓力還是內心的道德義務,與贈與人主觀上的出發點都是有差別的。
以上就是由律霸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然債與贈與的區別的相關要點,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是什么
2021-03-04沒有實際借款的還款協議有效嗎
2020-11-19贍養義務包括過世夫妻的父母嗎
2021-01-25子女贍養父母有哪些應盡義務
2021-01-26單憑微信聊天記錄可以立案嗎
2021-03-17集資房是什么性質的房
2020-11-11抵押登記在債務履行期滿多久有效
2020-12-28合同未生效不想履行了怎么辦
2021-01-20法院能否主動引用同時履行抗辯權
2021-01-07純包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07顧客在超市內摔傷,超市理應賠償嗎
2021-03-16找二手房中介怎么安全交易
2021-03-24集資房屬于什么房產性質
2020-12-31公有住房轉讓手續有哪些
2020-11-30【法律常識】擔任勞動爭議調解員的條件
2021-03-11定期壽險購買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7理財保險公司破產了怎么辦
2021-03-15可分攤為公攤面積的空間分為哪幾類
2021-02-09保險欺詐可以行政仲裁嗎
2020-11-07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