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以交通肇事逃逸定罪的情況
1、交通事故當事人對事故事實無爭議,撤離現場自行協商解決,達成協議,并留下真實姓名、聯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報案的;
2、交通事故當事人為及時搶救事故傷者,標明車輛和傷者位置后駕車駛離現場并及時報案的;
3、交通事故當事人將傷者送醫院后,確因籌措傷者醫療費用需暫時離開醫院,經傷者或傷者家屬同意,留下本人真實信息,并在商定時間內返回的;
4、交通事故當事人因受傷需到醫院救治等原因離開現場,未能及時報案的;
5、交通事故當事人駕車駛離現場,有證據證明其不知道或不能發現事故發生的;
6、有證據證明交通事故當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傷害而被迫離開交通事故現場并及時報案的。
處罰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謂“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釋》第3條規定,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2條第1款規定和第2款第(1)至(5)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這里要注意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條件是“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沒有時間和場所的限定,不應僅理解為“逃離事故現場”,對于肇事后未逃離(或未能逃離)事故現場,而是在將傷者送至醫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時候逃跑的,也應視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謂“其他特別惡劣情節”,《解釋》第4條規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傷五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解釋》,“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論上對“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諸多不同的觀點。本書認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態度應限于過失,因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為保持犯罪構成的純潔性,其加重構成的心理態度也應是過失。故《解釋》規定: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232條、第234條第2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交通肇事后如果說交通事故當事人因受傷需到醫院救治等原因離開現場,未能及時報案的,是不會定罪的,還有有證據證明交通事故當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傷害而被迫離開交通事故現場并及時報案的。你也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醉駕入刑標準及處罰條例是什么
2020-11-18親人被抓,沒有錢請律師辯護怎么辦?
2021-02-18單方事故能否構成工傷
2020-11-29律師服務收費采取什么收費方式
2021-03-18保證人死亡后保證合同的效力是否終止
2021-01-14道路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3-15應收票據貼現的核算
2020-12-18支票保付與承兌之區別
2021-01-14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范圍是什么
2021-03-06買斷工齡款離婚可以分割嗎
2021-02-03購房解約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1-03申請工傷賠償,公司不配合怎么辦
2021-01-16購房合同有何需要注意的陷阱
2021-02-21什么叫集資房,集資房買賣最新規定
2021-01-05房地產開發用地概念和類型
2021-01-25寒暑假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2-09勞動關系的概念
2020-12-29領導暗示辭退一定要辭職嗎
2020-12-31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的發展現狀
2021-02-28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應該如何運用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