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就有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等說法,就是表明謠言會產生對人的名譽攻擊和精神傷害,其負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有時嚴重編造和過度傳播的謠言甚至會造成直接的人身傷亡,為此,國家對造謠傳謠的違法行為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那么,對于網絡造謠傳謠行為規定有哪些呢?
對于網絡上散布謠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分為三種責任。
1、民事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2、行政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1)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2)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3)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所以說,若散布謠言,公安機關可以依據上述規定對行為人進行處罰,派出所會依據規定,用傳喚證對行為人進行傳喚、查證、處罰。
3、刑事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291條之一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綜上所述,關于網絡造謠傳謠行為規定,主要包括有三個層面,首先在民事責任層面,造謠傳謠者要給予受害人應有的名譽賠償和經濟賠償,其次在行政責任層面,對情節相對較輕,還沒有達到犯罪標準的造謠傳謠行為人,給予行政拘留和罰款等處罰,在刑事責任層面,如果由于造謠傳謠導致嚴重事故后果將判處三年以下或三至七年有期徒刑。
網絡侵權行為包括哪些
網絡環境下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網絡誹謗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多少日內做出工傷認定決定
2021-01-17哺乳期婦女能拘留嗎
2020-12-16臨時工勞動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0什么情況下擔保人不能拒絕承擔責任
2020-12-13民事糾紛的解決與審判制度
2021-03-18承攬合同的責任怎么承擔
2020-11-17配偶是法定監護人嗎
2021-01-14法律關于同居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19贍養費能要多少
2021-01-03構成合同詐騙罪的主觀要件有哪些
2020-11-30失聯人員如何向公安報案
2021-03-07學生坐校車下車后丟失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19如何設立房屋中介機構
2021-01-31如何防止二手房中介亂收費
2020-11-30如何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4競業限制期限是多久
2021-03-08借用資質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1-21兼職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2-23被裁員公司不給經濟賠償怎么辦
2021-03-18意外傷害保險及其類別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