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推薦】
欠條 債務糾紛起訴書 借條 借條和欠條的區別 借款合同 高利貸 民間借貸利息
當公司不行使到期的債權 ,股東的權利因此受到了損害,股東要怎么樣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呢?股東代位權訴訟就是一個很好地解決方式。但是大部分的股東都不知道這種訴訟是什么,也不知道該怎么去行使以及關于這種制度的政策法規。現在,律霸的小編就來簡單普及一下相關的知識。
一、股東代位訴訟概念
股東代表訴訟,又稱派生訴訟、股東代位訴訟,是指當公司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卻怠于起訴時公司的股東即以自己的名義起訴、所獲賠償歸于公司的一種訴訟制度。股東代表訴訟制度最早于1843年由英國人在衡平法院首創, 英國最初的股東代表訴訟只是針對董事會侵犯公司利益的行為, 其實體法的基礎在于董事和各股東之間存在信托關系, 因此股東可依據自己的權利令董事履行所負之義務, 這也意味著該股東代表了其他全體股東起訴, 這便成了代表訴訟( Representative suit)
我們認為公司股東的代位訴訟是一種基于契約關系而產生了利益分擔體系。股東之間在獲得相同公司的股權之后就將其利益通過對其他股東人身信任關系托付給其他股東代為維護,每一個股東都想有這樣的權利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也同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的契約集團。然而利益集團之間的利益不協調直接導致了,出于控制地位的公司大股東通過損害中小股東權益達到自己目的。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部分股東維護自身利益的訴訟就是股東代位訴訟。
二、股東代位訴訟的主要特征
①被救濟主體的間接性
股東代位訴訟所要救濟的是被公司董事、經理、監事或者其他人侵害的公司權利和利益,而不是提起訴訟的股東個人,因而與股東個人的利益缺乏直接關聯。此與股東直接訴訟不同,在股東直接訴訟中,被侵害的是股東個人權利和利益。在股東代表訴訟中,公司利益和股東個人利益事實上都受到了損害,但公司是直接的受害人,股東是間接的受害人。
②訴訟當事人方面的特征
在股東代位訴訟中,股東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即股東具有原告的身份;被告則是實施侵害公司利益的行為人,包括公司董事、經理、監事和其他人。公司不是股東代表訴訟的被告。另外為了防止惡意股東通過濫訴的手段來影響公司發展破壞其他股東利益因而在公司法中對其條件有著明確的限制。詳見法條在這里不作過多贅述。
③法院判決的結果直接由公司承擔
股東作為名義上的訴訟方, 股東沒有任何資格、權利和權益。也就是說原告股東不能取得任何權益, 法院對該案的判決結果都直接歸結于公司承擔, 這是股東代位訴訟最典型的特征,這說明股東只是代表訴訟的過程而已。
三、股東代位訴訟立法制度構建
①訴訟主體資格的確定
原告:借鑒外國立法的經驗,結合我國法制建設時間不長的國情,我們認為,能夠代位公司提起代表訴訟的人只限于股東。至于股東資格的條件,我們區分為兩種情況:
1、對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作為原告的資格不應加以限制。凡是無過錯的股東,不管其在公司中的股份的大小,都允許其行使代表訟訴提起權,因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人數一般最多不超過50人,人數不多,且股東之間有一定的人合性質,一般不宜對股東的原告資格作出限制。
2、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作為原告的資格加以限制。這是因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之間純粹是資合性質,有些小股東同時又是其他公司的大股東,其有可能借代表訟訴之機擾亂公司的正常經營活動,損害公司的名譽,所以要對其作為原告的資格作出一定的限制。
被告:股東代表訴訟的被告是侵犯公司利益的主體,包括操控公司的大股東、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人。盡管實踐中股東代表訴訟大多是在公司權利遭內部人員侵害時產生, 但并不能因此將其他人排除在被告之外。我國公司法采納了廣義被告主義,昭顯公司法的先進性。
公司:公司的訴訟地位非常特殊,是作為原告、被告抑或第三人?我們認為,公司不能為被告,因為公司是受害方,若原告勝訴,其利益歸于公司,若將公司作為被告,則自相矛盾;同時因為公司的機關(董事或經理)拒絕以自己的名義起訴,亦不列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因為原告股東代表訴訟請求權的目的就是恢復公司的利益,也不應象日本商法那樣列為訴訟參加人。因而我們認為公司在股東代位訴訟中處于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②訴訟程序的設置
前置程序:為防止股東濫用代位訴訟權利,應設置股東代表訴訟的前置程序,要求股東在提起訴訟前,須在一定時間內向公司的機關——董事會、股東會或監事會提出書面的要求。當然,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既是股東(大股東或兩人公司中各占50%股份的股東),又是董事控制的公司,若該股東侵害了公司的利益,由于董事是公司的機關,無過錯的股東實際根本不可能通過公司的股東會或董事會行使訴權,故提起的代表訴訟,可免除前置程序。
舉證責任;公司法修改后,股東有查閱、復制公司章程、股東( 大) 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議報告以及公司會計賬簿等權利, 因此, 權責一致和誰主張誰舉證 要求股東應當承擔損害事實的舉證責任。
訴訟后果:由于代表訴訟的原告(股東)僅是一個形式上的原告,換言之,原告股東僅享有形式意義上的訴權,而公司則享有實質上的訴權,從而形成了形式上的訴權與實質上的訴權相分離。因此,若原告股東敗訴,則不僅由原告負擔該案的訴訟費用,而且該案的判決對公司和其他股東產生既判力,其他股東不得就同一理由再次提起代表訴訟。
四、代表訴訟激勵與約束制度
①保護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正常經營及風險投資權利。
這是因為我國當前處于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公司發展力不足,缺乏競爭力,規模效益,因而迫切需要公司經營者大膽開拓, 勇于創新,著力培育我國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這就要求我國立法對提起董事等公司經營者責任追究的股東代表訴訟要進行較強的約束。這就要求對提起訴訟的股東資格加以嚴格的限制,保證每個股東都是在善意的行使自己的股東代位訴訟權利,而非惡意的濫訴。
②獎勵正當的股東代位訴訟。
通過對提起訴訟資格的限制,實現合理利用司法資源保障經濟發展,對于真正損害公司股東利益的主體進行訴訟。這就要求建立相應的訴訟機制,首先是對于訴訟費用的問題,可以參照西方制度,實行公司代為支付訴訟費用,對于收回的公司利益,設立獎勵機制,將其中的一部分發放給首先訴訟的主體,等等都是有效的獎勵機制。
通過上面的文字,小編介紹了什么是股東代位權訴訟,要怎么去行使這個權利,以及我國立法對于這種制度的相關規定,還用立法中的相關規定來激勵股東去行使自己的權利。在公司不行使權利時,股東以自己的名義去行使權利的獎勵機制等。這樣,在現在大部分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就會有意識的去利用這個制度維護自己的權益。
如何確定股權轉讓協議的效力
股份公司股權轉讓的限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質押期限屆滿后是否有效
2021-02-16訴訟費用緩交的情況
2020-12-01少數民族結婚需要什么證件
2020-11-26以前的贍養費能主張嗎
2021-03-21交通事故索賠程序
2021-02-21【詢問解答】離職時被老板惡意扣工資怎么辦
2020-11-10保險居間合約的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5保險公司對事故駕駛員的賠償,是否該事故駕駛員獲得
2021-01-20如何提防人壽保險合同條款中的陷阱
2021-03-10快速理賠保險定損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8網約車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弱體
2021-03-13未簽訂書面的土地承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6農村集體土地轉讓
2021-03-17土地轉讓合同書怎么寫
2021-01-24土地轉讓的稅費都包括什么
2021-01-07土地出讓金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0-12-25安置補償協議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06公產房拆遷補償的標的是什么
2021-02-09共有房屋如果要拆遷應如何補償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