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確定民事侵權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為在審理民事侵權案件中正確確定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經驗,對有關問題作如下解釋:
第一條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精神損失費賠償標準]
(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第二條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導致親子關系或者近親屬間的親屬關系遭受嚴重損害,監護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第三條自然人死亡后,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以侮辱、誹謗、貶損、丑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精神損失費賠償標準]
(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隱私;
(三)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遺體、遺骨。
第四條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第五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人格權利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六條當事人在侵權訴訟中沒有提出賠償精神損害的訴訟請求,訴訟終結后又基于同一侵權事實另行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七條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遺體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為原告;沒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親屬提起訴訟,列其他近親屬為原告。
第八條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氫氣球失控母子墜亡游樂園是否有責任
2020-12-09噪音擾民打110有沒有用
2020-11-08搶注域名算侵權嗎
2021-01-11死者賠償標準應怎樣計算
2021-01-022011誤工費標準:誤工費到底怎么算
2021-01-20車禍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損失賠償
2021-03-11虛假簽名擔保合同的效力
2021-03-01婚內懷別人孩子犯法嗎
2021-01-30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代領的情形
2021-02-03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停發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網賭立案后會怎么處理
2021-02-27哪些合同屬于無效的勞動合同
2021-02-18員工學歷造假企業是否可以解除合同
2021-03-02兒童意外險限額是多少
2020-11-21意外保險的保費如何計算
2020-11-17如何訂立海上保險合同
2021-02-10投保人中途終止保險,如何計算損失
2021-03-17網絡保險的發展對策有哪些
2020-11-14保險合同的含義與特征有哪些
2021-03-04離婚后保險受益人可以變更嗎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