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鑒定
醫療事故分級標準
醫療事故鑒定程序
醫療糾紛處理
隨著各類醫療機構的興起,醫患糾紛的發生率和類型也變得越來越多樣。而且,作為一類特別不好處理的事情,還會給人們帶來很大的麻煩。那么,目前能有效解決醫患糾紛的途徑有哪些?為此,小編在下文中整理了該問題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醫療糾紛的解決途徑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醫患糾紛可以通過三種途徑解決:
1、自行協商。醫患雙方可以自主自愿地進行協商處理,所達成的協議只要不是受脅迫所簽或存在重大誤解,其協議是合法有效的。這種處理方式對醫患雙方來說無疑都是最優選擇,不僅利于改善醫患關系,而且醫院的聲譽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2、行政解決。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依法對醫患糾紛進行調解。
醫療糾紛解決途徑
3、第三種途徑就是司法裁決。但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與非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的法律適用是不盡相同的,前者需適用醫療事故條例進行裁決,而后者則依照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予以裁判。
二、醫療糾紛解決途徑注意事項
在醫患糾紛訴訟中,患者在起訴時應注意是否超過了訴訟時效。按照民法通則第136條第二款的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患者應當在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犯時起一年內向醫院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超出訴訟時效后就會失去法律的保護,法院會作出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的裁判。第二,醫患雙方的舉證責任不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訴訟證據規則若干規定的規定,醫患糾紛的證據責任分配是責任倒置,具體而言,患者在起訴時應提交在醫院就診治療、遭受損失的事實及具體數額等相關證據材料,而醫院需承擔證明自己在對患者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不存在過錯或過失的充分證據,否則,醫院就需承擔對患者造成經濟損失及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第三,應選擇最恰當的法律、法規及有針對性的證據,以支持自己的主張和保護自己的權利。這是因為同一醫患糾紛可能發生法律競合的問題,但依據不同的法律規定,其法律責任可能有較大區別,關鍵是看哪一部法律、法規,哪一具體法律條款對自己更有利。訴訟中應圍繞核心問題進行舉證、質證,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說,從以上介紹的關于目前能有效解決醫患糾紛的途徑有哪些的內容中,我們可以知道:解決醫療糾紛,基本有自行協商、行政解決、司法裁決這三個途徑。如果醫患糾紛在協商下不能解決,小編建議您盡快申請行政裁決以及訴訟。
醫療糾紛中醫患雙方的舉證責任是什么
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具體有哪些
醫患關系如何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強制措施應該多長時間解除
2020-11-30涉外婚姻的復婚需要滿足何種條件
2021-02-23如何應對貸款擔保的相關法律問題
2020-11-25大學生校園貸事件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5司法鑒定意見是否可撤銷
2020-12-04一方不讓探望子女怎么辦
2020-12-23離婚女婿對前岳母無贍養義務嗎
2021-02-13民事案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08建筑施工噪聲管理有哪些規定
2021-03-20債務人逾期還款怎么辦
2020-12-19對公賬戶變更法人流程有哪些
2021-01-25擔保責任期限中止的規定
2021-02-24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怎么處理?
2021-02-12勞務分包合同屬于什么法律關系
2021-01-29公司倒閉無定期懷孕員工怎么賠償
2021-03-04三責險如何計算賠償金額
2020-11-15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海上運輸保險概述
2021-02-04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風險及損失案例解析
2020-11-28哪些原因會導致人身保險合同終止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