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
翁利軍
[摘要] 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指配偶一方因法定的嚴重過錯行為導致夫妻感情破裂、婚姻關系解體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的制度。離婚損害賠償是一種民事責任。本文從離婚損害賠償制度、離婚損害賠償責任的屬性談起,具體分析了離婚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從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的主體、行使期間、適用范圍、賠償范圍等方面詳細論述了我國在司法實踐中對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適用及解決辦法,最終該制度有助于達到保護合法婚姻關系,保障無過錯配偶權益的目的。
關鍵詞: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司法實踐。
我國婚姻法,無論是1950年《婚姻法》,還是1980年《婚姻法》對離婚損害賠償都沒有規定,2001年修訂的《婚姻法》對此有了明確規定,其第46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㈠重婚的;㈡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㈢實施家庭暴力的;㈣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損害賠償首次進入婚姻法,受到了普遍的贊揚。學者們將其稱為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或者離婚損害賠償責任。
一、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含義
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指配偶一方因法定的嚴重過錯行為導致夫妻感情破裂、婚姻關系解體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的制度。這一制度是2001年婚姻法修改時所增設的新規定。之所以設立這一制度,在于以下幾點:
㈠、婚姻義務的內在本質,要求對某些導致夫妻感情破裂、婚姻關系解體的行為進行懲罰。婚姻關系一旦建立,夫妻雙方就應全面、切實履行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法定義務,如夫妻之間的相互扶養義務,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義務,對父母的贍養扶助義務,禁止重婚,禁止實施家庭暴力,禁止遺棄、虐待家庭成員等。對于嚴重違反婚姻義務,給對方造成嚴重傷害,并因而導致夫妻感情破裂、婚姻解體的行為,應給予制裁,通過懲罰和警示作用,來維護婚姻家庭關系的穩定及良好的社會秩序和道德風尚。
㈡、設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公平原則和保護弱者原則的必然要求。公平原則是民法的基本原則,同情弱者是現代民法的基本立場,當配偶一方有重婚、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行為時,必然使配偶他方的身心受到極大傷害,要求過錯方對無過錯方給予損害賠償,是對無過錯方的撫慰和救濟,體現了法律的公平和正義。同時,受害的配偶他方基本上都處于弱者地位,如果法律不對他們的賠償請求加以保護,將會使其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與現代文明社會的宗旨不符。
㈢、從我國國情看,有設立這一制度的必要性。由于各種原因,當前我國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以及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等違法行為呈現不斷上升趨勢,因而導致離婚的已占有相當比例。據婚姻法修改前的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有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因家庭暴力引起的信訪量已占婚姻家庭信訪總量的34.5%,而我國每年約有40萬個家庭解體,其中之1/4起因于家庭暴力;另外,因夫妻一方有婚外情,或通奸、姘居、重婚而導致離婚的也有增無減,在某些地區已成為離婚的主要原因,占離婚案件總數的60%以上。因此,現階段我國設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非常有針對性的、有現實意義的,它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重婚、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配偶等不良社會現象,也有利于保護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
二、離婚損害賠償責任的屬性
對離婚損害賠償的性質,國內學者一般定性為侵權損害賠償,應當注意的是:離婚損害賠償是一種民事責任,發生于離婚時的夫妻之間,不涉及第三人,其主要功能是補償,它具有填補損害、精神撫慰、制裁、預防違法行為的功能,其與夫妻間侵權損害賠償截然不同;我國婚姻法上的離婚損害賠償,是指夫妻一方因法定的嚴重過錯行為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夫妻間侵權損害賠償,是指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因過錯侵害對方的人身、財產權利而應依法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由于我國婚姻法規定的離婚損害賠償的法定事由有的本身即構成侵權行為,如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等,離婚損害賠償與夫妻侵權損害賠償在法律規范上存在重合,在適用上不免發生疑義,如實施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不起訴離婚,可否直接請求侵權損害賠償?其實二者并不難以區分:首先,兩者構成要件不同。夫妻間侵權損害賠償,其實質是一方因過錯侵害對方的人身、財產權利,因而它必須符合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而離婚損害賠償,并非由于引起離婚的原因構成侵權行為,而離婚本身即是損害賠償發生的原因之一,這種損害賠償應當具備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構成要件。其次,法律適用不同。因夫妻侵權而發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依侵權行為的規定而為請求,屬于財產法上的規定;而因離婚損害而發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雖未滿足侵權行為的要件,亦得請求賠償,乃屬婚姻法上的特殊規定。
三、離婚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
根據現行婚姻法第46條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規定,離婚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如下:
㈠一方必須具有法定的嚴重過錯行為,這是構成離婚損害賠償的必要前提。嚴重過錯行為只限于以下四項:1、重婚,即有配偶者又與他人登記結婚,或者雖未登記,但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行為;2、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即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3、實施家庭暴力,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4、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即持續性、經常性地對家庭成員實施家庭暴力,就構成虐待;遺棄則是指對其家庭成員中負有贍養、撫養、扶養義務而拒不履行贍養、撫養、扶養義務的行為。
此為限制性的列舉規定,不能對法定過錯行為做擴大化解釋。之所以限定這四項過錯行為,是因為它們都是婚姻法第3條明確禁止的行為,屬于嚴重的過錯行為。除此之外,其他過錯行為如通奸、賣淫、嫖娼、賭博、吸毒等,不能成為提出離婚損害賠償的法定理由。沒有過錯行為,或者雖有過錯行為但不是婚姻法規定的過錯行為,不能提出損害賠償請求。
㈡另一方無過錯,這是離婚損害賠償構成的又一必要前提。所謂“無過錯”,不是指另一方沒有任何過錯,而是特指另一方沒有實施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等過錯行為。如果雙方都有過錯,如各自與他人重婚,或與他人同居,或遺棄、虐待家庭成員,則任何一方都不能以對方有過錯為由而提出損害賠償。
㈢必須因嚴重過錯行為導致了離婚。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不起訴離婚而單獨依據該條規定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的案件,對于當事人提出的離婚損害賠償請求,不予支持。
㈣必須因嚴重過錯行為給無過錯方造成了損害。這種損害,既包括物質上的損害,又包括精神上的損害。
四、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
關于現行婚姻法第46條的適用,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可作如下理解:
㈠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的主體
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婚姻法賦予無過錯方離婚時所享有的權利,其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均為法律所特定,具體來說,應注意以下問題:
1、必須由無過錯一方提出損害賠償請求。無過錯方沒有提出請求,人民法院在處理離婚案件時不能主動干預、處理。提起離婚損害賠償的無過錯方是與過錯方存在有效呼應關系的配偶一方。其他人,如子女、無效婚姻、被撤消婚姻中的“配偶”等因一方過錯行為受到損害的,不能適用離婚損害賠償,從而無權提起離婚損害賠償,只能按照一般侵權損害賠償的規定處理。
2、必須向有過錯方提起。承擔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損害賠償責任的主體,為離婚訴訟當事人中無過錯方的配偶。即只有與無過錯方形成有效婚姻關系的配偶才是賠償義務主體,其他人,如與有配偶者重婚、同居的第三人,不屬于離婚損害賠償的義務主體。因此,即便因“第三者插足”而導致離婚,離婚時無過錯方也不能向第三者索賠,而只能向有過錯的配偶主張請求損害賠償。
3、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為無過錯一方的專屬權利,權利的行使與否,只能由權利人自己決定,在未決定之前不得讓與或繼承。但該權利一經行使,則同普通債權無異,具有移轉性,是可以轉讓與繼承的。
㈡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行使期間
對于依據婚姻法第46條提出的損害賠償請求是否必須與離婚訴訟同時提出?離婚后可否單獨提起離婚損害賠償之訴?對此,根據婚姻法第46條及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對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行使應注意以下問題:
1、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時,人民法院在受理此類案件時,應當將婚姻法第46條等規定中賦予當事人的有關權利義務,由人民法院行使告知權,在受理時書面告知當事人。以便讓當事人知道法律的規定,做出選擇的權利,即主張或是放棄。
2、對于依據婚姻法第46條提出的損害賠償的,在司法實踐中應區分不同情況:
⑴、在婚姻關系存續其間,當事人不起訴離婚而單獨依據第46條規定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此即沒有提起離婚,無過錯方不能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單獨提起離婚過錯損害賠償。這是因為,離婚損害賠償是因離婚而發生的連帶請求權,它與離婚訴訟不可分離,屬于本質的必要合并之訴。因此,即使是在離婚訴訟中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但法院判決不準離婚的,對于當事人的損害賠償請求亦不予支持。
⑵、符合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無過錯方作為原告基于該條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必須在離婚訴訟的同時提出。由于人民法院已經進行過告知,原告不提的,視為其對自己權利的放棄。
⑶、符合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案件,如果無過錯方(被告)不同意離婚也不基于該條規定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可以在離婚后一年內就此單獨提起訴訟。
⑷、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案件,一審時被告未基于婚姻法第46條規定提出損害賠償請求,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在離婚后一年內另行起訴。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處理時與其他民事案件有所不同。對于其他一般民事案件,如果當事人一審時不主張權利而是在二審時提出新的主張的,二審人民法院可以調解解決,調解不成的,應發回重審。由于離婚訴訟是一個復合之訴,婚姻法第46條賦予當事人的權利依法應予保護,無過錯方作為被告在二審時第一次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的,如果法院對此請求做出判決,當事人無法上訴。如果調解不成就一律發回重審,又不符合婚姻案件的具體情況。因此,司法解釋規定,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可以在離婚后一年內另行起訴,而不是發回重審。
㈢離婚損害賠償的適用范圍
我國現行婚姻法第46條沒有明確規定離婚損害賠償的適用范圍,在訴訟離婚中當事人有權提出離婚損害賠償應無疑義,至于登記離婚的場合有無離婚損害賠償請求的適用,則未予明確,但《婚姻法解釋(二)》第27條規定了“當事人在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手續后,以婚姻法第46 條規定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但當事人在協議離婚時已經明確表示放棄該項請求,或者在辦理離婚登記手續一年后提出的,不予支持?!睆脑摻忉尩囊幎梢钥吹剑挥挟斒氯嗽诤炇痣x婚協議時,已經對自己的權利進行了處分,明確表示放棄損害賠償請求的,法院才不予支持。因此我國婚姻法上的離婚損害賠償既適用于訴訟離婚,也適用于協議離婚,其理由在于:既然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是一項實體權利,是配偶一方因法定的過錯行為而導致婚姻關系解體所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這種民事責任的承擔就不應受婚姻關系解除方式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有效地保護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對于司法解釋中所規定的“明確表示放棄”,主要是指當事人在離婚協議書上明確寫明了其放棄該項請求權,或者雖然沒有明確寫在離婚協議書上,但有其他證據可以證明當事人已經明確表示放棄該項請求權時,法院才不予支持;否則,人民法院是不能推定其已經放棄賠償請求權的。
㈣離婚損害賠償的賠償范圍
離婚損害賠償的賠償范圍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物質損害是指無過錯方因另一方過錯行為造成的物質上的現有財產權益的損失,但不包括因離婚所受到的期待財產權益的損失,如遺產繼承權、保險受益權等。對于物質損害,一般以支付賠償金的方式承擔責任。精神損害是指過錯行為導致婚姻破裂,由此給另一方造成的精神上的痛苦。這種離婚精神損害無需請求權人負舉證責任,只要加害人有上述嚴重過錯行為并且是導致離婚的原因,法律即推定這種精神損害存在。因此,離婚精神損害是“名義上的精神損害”,而不是“需證明的精神損害”。對精神損害,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過錯方除應承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等責任外,還可以根據無過錯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對于離婚損害賠償中精神損害撫慰金的標準?!痘橐龇ń忉?/span>㈠》第28條規定了:“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span>《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的規定是:“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依以下因素確定:⑴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⑵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⑶侵害行為所造成的后果;⑷侵權人的獲利情況;⑸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⑹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本唧w的說,就是過錯方實施婚姻法第46條所規定的法定違法行為時,其主觀過錯形式只能是故意,即明知其行為將會發生損害配偶他方或其他家庭成員的人身、財產權益的損害后果,或者會破壞夫妻感情,卻希望或者放任損害后果發生的心理狀態,對于最終所導致的離婚,應不屬于過錯方的可預見范圍。所以,實踐中對于確定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有意義的因素有:過錯方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對受害人造成的損害程度,過錯方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以及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在司法實踐中可以根據這些因素予以綜合判斷,重點考察過錯方實施行為的多寡、時間的長短、手段的惡劣程度、公開度以及對無過錯方的精神控制程度、對受害人肉體所造成傷害程度以及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以達到制裁過錯方、救濟無過錯方和警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巫昌禎·婚姻法學·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6252—255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司法文選,2001,(5),47—49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司法文件選,2002,(2):37—43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司法文件選,2004,(3):32—38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鄰居違章裝防護欄遮擋光線如何進行處理?
2020-03-10路邊停車出交通事故,這個責任誰來負?
2020-03-10受托人擅自轉委托怎么處理
2020-03-17商業秘密的權利有哪些
2020-04-09面對暴徒,我們如何自保?
2020-04-14女兒代寫遺囑,法院卻判無效?
2020-04-14非法搜查罪的認定
2020-04-15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失職罪的構成條件
2020-04-20如何認定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
2020-04-20交通事故賠償順序
2020-04-23最新車輛購置稅計算公式來啦
2020-04-26領導傳銷活動罪如何構成
2020-04-27個人能買社會醫療保險嗎?
2020-04-27非婚生子女撫養權如何爭奪?
2020-04-28農村離婚子女撫養有哪些難題?
2020-04-28行使孩子的探視權要注意些什么?
2020-04-28如何認定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
2020-04-29變更孩子撫養權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0-04-29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是什么
2020-04-29綠燈時停車被追尾如何處理
2020-04-29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的認定標準和界限區分
2020-04-30離婚損害賠償證據如何收集?
2020-04-30夫妻共同財產可以約定的范圍是什么?
2020-04-30夫妻分居多久法院會判離婚?
2020-05-01離婚后子女撫養歸屬標準是什么?
2020-05-01非婚生子女撫養費問題咋處理?
2020-05-01小孩變更撫養權要經過父母雙方同意嗎
2020-05-01新婚姻法關于子女撫養費的規定有哪些?
2020-05-02借貸一定要找正規機構
2020-05-02可以變更子女撫養權的情形包括哪些?
2020-05-02夫妻離婚損害賠償什么時候提出?
2020-05-02夫妻離婚是否一定要簽訂離婚協議書?
2020-05-03無公證遺囑有效嗎?
2020-05-03子女撫養權判定的原則都有哪些?
2020-05-03要求變更孩子撫養權起訴狀怎么寫?
2020-05-032020夫妻離婚時哪些家庭財產不用分割?
2020-05-05領取離婚證要多長時間?領取流程是什么?
2020-05-05公司不給報工傷如何處理
2020-05-06未成年人簽訂的民事合同效力
2020-05-06擔保公司未經車主同意,是否有權扣押汽車?
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