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丹東市農業科學院。住所地:遼寧省鳳城市草河經濟管理區。
法定代表人:景希強,該院院長。
委托代理人:韓明旭,遼寧同方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遼寧省彰武縣種子公司。住所地:遼寧省彰武縣彰武鎮南環路。
法定代表人:王英奎,該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張新華,遼寧盛源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丹東市農業科學院與被告遼寧省彰武縣種子公司植物新品種侵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03年2月17日受理,依法組成合議庭,由第四民事審判庭代理審判員楊溢擔任審判長,與代理審判員金蔓莉(主審人)、王晶共同組成合議庭,于2003年8月5日、8月12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丹東市農業科學院委托代理人韓明旭、被告遼寧省彰武縣種子公司委托代理人張新華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丹東市農業科學院訴稱:2002年4月,被告遼寧省彰武縣種子公司未經原告許可,使用原告已經取得植物新品種權的品種丹598作為親本生產了丹玉39 號(丹科2109,富友一號)27萬公斤和丹玉26號(丹2100)8萬公斤,并在市場上銷售。被告的行為嚴重侵害了原告合法權益。因此,原告起訴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1、停止侵權,消除影響;2、賠償原告經濟損失60萬元及因調查制止被告侵權所支付的費用10萬元;3、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被告遼寧省彰武縣種子公司辯稱:被告沒有繁育原告丹玉39號和丹玉26號的侵權事實。請求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經審理查明:2000年5月1日,原告丹東市農業科學院培育的丹598號玉米品種被國家農業部授予植物新品種權,品種權號為CNA19990095.7. 2001年11月10日,原告培育的以丹598為親本的玉米品種丹玉26(丹2100)通過了國家級審定。2001年12月30日,原告培育的以丹598 為親本的玉米品種丹玉39(丹科2109/富友一號)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且該品種經原告2000年8月24日向國家農業部提出申請, 2001年初審合格,2003年3月1日被授權為植物新品種,品種權號為CNA20000061.6.2003年2月,原告以被告遼寧省彰武縣種子公司未經許可,擅自生產和銷售原告受保護的植物新品種的行為構成侵權而起訴至法院。被告承認其未經原告許可,銷售丹2100玉米種子4500公斤的事實,主張該種子由案外人陳國提供用來頂帳,但未提供相應證據。另外,本院依原告申請做出財產保全裁定,責令被告提供銷售帳冊,但被告拒絕提供。本院依法于2003年 2月27日查封了被告財務室及開票室。2003年8月8日,彰武縣公安局城南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2003年3月15日,被告單位財務室等六個辦公室被盜,門被撬開。
關于被告遼寧省彰武縣種子公司侵權事實,原告丹東市農業科學院主要向本院提供了以下證據以證明其主張:1、2003年1月12日,被告向路雨平出售 3750公斤丹2100玉米種子的售貨發票。被告對該證據無異議。2、彰武縣馮家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2003年1月開具的信譽卡,載明銷售丹2100種子42公斤;彰武縣富溢種子公司2003年4月27日開具的發票以及彰武縣泰豐種子商店2003年4月27日開具的信譽卡,分別載明銷售丹科2109玉米種子20斤及20公斤。原告當庭提供上述玉米種子原物,包裝袋上印有“彰武縣種子公司生產”字樣。經被告質證,被告稱對上述證據的真實性“不清楚”,但未提供反駁證據。
關于被告遼寧省彰武縣種子公司侵權給原告造成的損失數額,原告丹東市農業科學院提供了以下證據:1、原告計算的侵權損失明細,載明:丹科2109利潤為每公斤2.4元,主張被告銷售27萬公斤,故給原告造成利潤損失64.8萬元;丹科2100利潤為每公斤3元,主張被告銷售8萬公斤,故給原告造成利潤損失 24萬元。共計損失88.8萬元;2、原告將其繁育的丹科2143轉讓給鐵嶺縣平頂卜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技術轉讓合同,載明轉讓費為人民幣50萬元。
本院認為:原告丹東市農業科學院培育的丹598經國家農業部授權為植物新品種,依法享有排他的獨占權。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品種權所有人的許可,不得為商業目的將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重復使用于生產或銷售另一品種的繁殖材料。因此,以丹598為親本繁育的玉米品種丹玉26(丹2100)及丹玉39(丹科 2109/富友一號)也依法受保護,任何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生產或銷售上述兩品種的繁殖材料。此外,丹科2109經2001年5月初審合格,2003年 3月1日被國家農業部授權為植物新品種,因此,對于在自初審合格之日起至授權日止的期間,未經原告許可,為商業目的生產或銷售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的單位和個人,原告享有追償權。原告向本院提供了其在彰武縣富溢種子公司及彰武縣泰豐種子商店所購買的丹科2109玉米種子的實物及銷售發票,實物包裝袋上標有 “彰武縣種子公司生產”字樣,被告遼寧省彰武縣種子公司未舉出足夠證據反駁原告主張,因此應認定被告生產丹科2109玉米種子的事實存在。原告提供了彰武縣馮家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銷售丹2100玉米種子的信譽卡及標有“彰武縣種子公司生產”字樣的實物,被告亦未舉出足夠證據反駁原告主張,因此應認定被告生產丹2100玉米種子的事實存在。此外,被告承認其銷售丹2100玉米種子4500公斤的事實,被告承認該銷售行為未經原告許可,亦未舉證證明其銷售屬法律允許的合法使用行為。被告擅自生產原告受法律保護的丹科2109及丹2100玉米種子以及銷售丹2100玉米種子的行為已構成侵權,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關于賠償數額,由于被告否認繁育丹2100 及丹科2109種子的事實;被告拒不向法院提供銷售帳冊,而被告只承認銷售丹2100玉米種子4500公斤的事實,對于被告實際繁育和銷售侵權品種的數量無法確定。原告亦未舉出足夠證據證明其關于被告銷售27萬公斤丹科2109和8萬公斤丹2100的主張。在難以完全準確確認原告的實際損失和被告的侵權獲利的情況下,由本院酌定被告應賠償原告經濟損失的數額。本院考慮被告侵權的手段和情節、被告的主觀惡性程度等因素,并考慮原告為調查和制止被告侵權行為所應支出的成本以及支付的律師費等,將損失數額定為10萬元。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一)、(七)、(九)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第六條、第三十三條,《農業植物新品種權侵權案件處理規定》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遼寧省彰武縣種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原告丹東市農業科學院所享有的丹科2109及丹2100玉米品種專用權的行為;
二、被告遼寧省彰武縣種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在《農民日報》上刊登啟示消除影響(內容須經本院審核);
三、被告遼寧省彰武縣種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賠償原告丹東市農業科學院經濟損失人民幣10萬元;
四、被告遼寧省彰武縣種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三十日內銷毀其生產的侵權品種;
五、駁回原、被告其他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15,520元,財產保全費4,020元,均由被告遼寧省彰武縣種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雙方當事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楊 溢
代理審判員 金 蔓 莉
代理審判員 王 晶
二00三年八月十二日
書 記 員 吳 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法學學士學位,上海律師協會會員。自執業以來,專注律師實務及法律研究,致力于經濟糾紛、公司企業、損害賠償、婚姻繼承等民商事領域的訴訟、仲裁,非訴法律顧問、風險防范等法律服務。秉承“遵法、敬業、誠信、高效”的執業理念,致力于為客戶提供高質量、高效率、全方位的法律服務,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在交通事故、婚姻繼承、債權債務、動拆遷、勞動人事等常態法律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及豐富的辦案經驗。楊麗娟律師執業以來成功辦理數百起訴訟、仲裁及非訴案件,為大中型企業及個人提供過大量法律顧問服務及專項法律服務。全面準確提供法律分析及解決方案,善于解決復雜疑難案件。
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撤銷、變更一審裁定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恢復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停止執行死刑命令(停止執行死刑用)
2020-10-14補充材料函(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單處剝奪政治權利用)
2020-10-14查詢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撤銷強制措施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出庭通知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證據材料收據
2020-10-14出入境管理解除拘留審查決定書
2020-10-14終止案件調查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不立案理由說明書
2020-10-14×××公安局釋放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未成年證人/被害人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
2020-10-14訊問筆錄
2020-10-14呈請報告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移送案件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通知立案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調取證據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