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約精神是當代社會活動的基礎,一般我們在進行買賣、合作等各類活動時,都會先訂立合同,約定權責,這在法律層面,就涉及到了要約與要約邀請等概念。那么,我們不熟悉法律知識的朋友會問,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有哪些?律霸的編輯將在本文中為大家解釋相關概念。
由于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分關系到了合同的成立,而且關系到了當事人是否應當承擔合同上的義務和責任等問題,因此,其在實踐中意義重大。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其區分是依有關理論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的:
1、依法律規定予以區分。
凡法律明確規定某種行為就是要約或要約邀請,當然應按法律的規定做出區分。我國《合同法》第15條已明文規定,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2、依據當事人的意愿來予以區分。
所謂當事人的意愿,就是指根據當事人已經表達出來的意思來確定當事人對其實施的行為,在主觀上認為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由于要約無非是旨在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故要約中應包含明確的訂約意圖;而要約邀請人只是希望對方向自己提出訂約的意思表示,所以,在要約邀請中訂約的意圖僅僅是動機。
3、依訂約提議內容是否包含合同的主要條款而定。
在要約的內容中須包含合同的主要條款,這樣,只要承諾人一旦承諾,合同即可成立。而由于要約邀請只是希望對方當事人向自己提出要約,故其不必包含合同的主要條款。當然即使表意人提出了未來合同的主要條款,但他在提議中業已聲明不受該要約的拘束,或已明確提出需要進一步協商,以及需要最后確認等,由于難以確定其是否具有明確的訂約意圖,故不能認為此種提議是要約。
4、依交易習慣即當事人歷來的交易做法予以區分。
詢問商品的價格在交易習慣中即被認為是要約而并非要約邀請。當事人之間凡多次從事特定物品買賣,且始終未改變買賣貨物的品種和價格時,根據雙方的交易習慣,一方只要向對方提出買賣的數量,也可以成為要約。
5、綜合各種因素考慮具體的提議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
在區分要約和要約邀請時,還應當考慮到諸如:是否注重相對人的身份、信用、資歷、品行等情況;是否需要實際接觸;發出的提議是否可以使他方產生要約的信賴等。
在未接觸相關法律知識時,我們的大部分人本以為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就在于是否實際達成合約的問題,但在司法實踐上,相關類型與情況還是比較復雜的。讀完本文以后,相信大家對于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有哪些有了一個大致的認識,如果需要深入探討的,可以咨詢律霸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前財產車的界定規定是什么?
2020-12-17婚后財產公證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7怎樣才能離婚,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3-24離婚訴訟費用由誰承擔?
2021-02-13家暴離婚需要什么證據,遇到家暴該怎么辦?
2021-03-09無財產離婚協議書范本
2020-11-11訴訟離婚審理程序是怎樣的,起訴離婚法院會判離嗎?
2021-01-12不同意離婚答辯狀該如何寫
2021-02-19異地訴訟離婚怎么辦理?
2021-01-08子女撫養權變更條件有哪些
2021-03-07小孩出生證明怎么開
2021-03-15未婚生子如何上戶口?上戶口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2新婚姻法孩子撫養權怎樣判
2021-01-22監護人證明哪里開您知道嗎?
2021-01-21湖南省單獨二胎政策是怎樣的
2021-03-22未婚生子女由誰撫養?
2020-12-18出國出生證明怎么開?
2021-02-01山東省人口和計劃生育條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9出生證明辦理流程
2021-02-18怎么寫夫妻財產公證協議書?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