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犯罪分子會擾亂社會治安之外,群眾有的時候也會做出擾亂社會治安與公共秩序的行為。就比如說進行一些集會或者游行示威等活動的時候,就會破壞社會公共秩序。若是還不服從相關指揮人員的解散命令的就會違反法律。那么,非法集會罪怎么判刑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什么是非法集會、游行、示威罪
非法集會、游行、示威罪,是指舉行集會、游行、示威,未依照法律規(guī)定申請或者申請未獲許可,或者未按照主管機關許可的起止時間、地點、路線進行,又拒不服從解散命令,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社會的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
憲法規(guī)定集會、游行、示威是我國公民的一項重要的政治權利,國家依法保障公民對這些權利的行使,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行使集會、游行、示威自由,維護社會安定和公共秩序,1989年l0月3l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我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l992年6月國務院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實施條例》,從而使公民集會、游行、示威有法可依,在法制軌道上運作,既保證了公民民主自由權利的實現(xiàn),又保證了對濫用公民自由權利的限制,維護了國家的安定團結和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根據(jù)《集會游行示威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guī)定,集會,是指集于露天公共場所,發(fā)表意見、表達意愿的活動。游行,是指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場所列隊行進、表達共同意愿的活動。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場所,或者在公共道路上以集會、游行、靜坐等方式,表達要求,抗議或者支持、聲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動。
集會、游行、示威自由的共同之處是它們都是自由表達意愿,而不同之處,則是表達意愿的程度、方式和方法有些差異,由于集會、游行、示威自由權利的行使,多發(fā)生在公共道路或露天公共場所,參加或觀看的人數(shù)眾多,情緒感染性強,對社會影響較,所以公民在行使這些自由權利時,只要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又注意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由和權利。
《集會游行示威法》第29條規(guī)定:未依照本法規(guī)定申請或者申請未獲許可,或者未按照主管機關許可的起止時間、地點、路線進行,又拒不服從解散命令,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對集會、游行、示威的負責人和直接負責人員依照刑法第158條的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本法于本條將之明確化。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非法集會、游行、示威,未依照法律規(guī)定申請或者申請未獲許可,或者未按照主管機關許可的起止時間、地點、路線進行,又拒不服從解散命令,嚴重破壞社會秩序。
本罪屬選擇性罪名,非法集會的,構成非法集會罪;非法游行的,構成非法游行罪:非法示威的,構成非法示威罪。
1、非法舉行
根據(jù)《集會游行示威法》和本條的規(guī)定,非法舉行是指下述三種表現(xiàn)方式:
(1)未依照法律規(guī)定申請而舉行。這里的法律即指《集會游行示威法》。該法規(guī)定對集會、游行、示威實行申請許可原則。這項原則重要內(nèi)容之一就是必須向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申明理由,不經(jīng)申請而舉行集會、游行、示威的即為非法。
舉行集會,游行、示威,必須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并獲得許可。集會、游行、示威的主管機關是集會、游行、示威舉行地的市、縣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游行、示威路線經(jīng)過兩個以上區(qū)、縣的,主管機關為經(jīng)過區(qū)、縣的公安機關的共同上一級公安機關。
下列活動不需申請:(1)國家舉行或者根據(jù)國家決定舉行的慶祝、紀念等活動。(2)國家機關、政黨、社會團體、企業(yè)事業(yè)組織依照法律、組織章程舉行的集會。
舉行集會、游行、示威,必須有負責人。需要申請的游行、集會、示威,其負責人必須在舉行日期的5日前向主管機關遞交書面申請。申請書中應當載明集會、游行的目的、方式、標語、口號、人數(shù)、車輛數(shù)、使用音響設備的種類與數(shù)量、起止時間、地點(包括集會地和解散地)、路線和負責人的姓名、職業(yè)和住址。主管機關接到申請書后,應當在申請舉行日期的2日前,將許可或者不許可的決定書面通知其負責人。不許可的,應當說明理由。逾期不通知的,視為許可。申請舉行集會、游行、示威要求解決具體問題的,主管機關接到申請書后,可以通知有關機關或者單位同集會、游行、示威的負責人協(xié)商解決問題,并可以將申請舉行的時間推遲5 日。
(2)申請未獲許可而舉行。集會、游行、示威申請許可原則要求公安機關對申請進行審查,經(jīng)過公安機關許可后方可舉行。雖申請而未獲得公安機關的許可舉行的,也是非法。這里的"未獲許可"的原因可能在于多方面,有的是基于申請事項為法所禁止從而不被許可。《集會游行示威法》第12條規(guī)定,申請舉行的集會、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許可:"(一)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二)危害國家統(tǒng)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三)煽動民族分裂的;(四)有充分根據(jù)認定申請舉行的集會、游行、示威將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
(3)未按照主管機關許可的起止時間、地點、路線進行。這里的主管機關,是指集會、游行、示威舉行地的市、縣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游行、示威路線經(jīng)過兩個以上區(qū)、縣的,主管機關為所經(jīng)過區(qū)、縣的公安機關的共同上一級公安機關,具體而言,游行、示威路線在同一直轄市、省轄市、自治區(qū)轄市或者省、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派出機關所在地區(qū)經(jīng)過兩個以上區(qū)、縣的,由該市公安局或省、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派出機關的公安處主管;在同一省、自治區(qū)行政區(qū)域內(nèi)經(jīng)過兩個以上省轄市、自治區(qū)轄市或省、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派出機關所在地區(qū)的,由所在省、自治區(qū)公安廳主管;經(jīng)過兩上以上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由公安部主管或者由公安部授權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公安機關主管。這里的“起止時間”,根據(jù)《集會游行示威法》之規(guī)定,舉行集會、游行、示威的起止時間除經(jīng)過當?shù)厝嗣裾疀Q定或者批準的以外,限于早六時至晚十時。就集會、游行、示威的地點而言,下列場所未經(jīng)人民警察許可,不得迸人主管機關為維持秩序而臨時設置的警戒線以內(nèi):國家機關、軍事機關、廣播電視臺、電視臺、外國駐華使館領館等單位所在地。未經(jīng)國務院或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政府批準,下列場所周邊距離十米至三百米內(nèi),不得舉行集會、游行、示威:全國人大常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所在地;國賓下榻處;重要軍事設施;航空港、火車站和港口。違反上述規(guī)定即為"非法舉行"。就路線而言,如果游行隊伍行進中遇有前面路段臨時發(fā)生自然災害事故、交通事故及其他治安災害事故,或者游行隊伍間、游行隊伍與圍觀群眾間發(fā)生嚴重沖突和混亂,以及突然發(fā)生其他不時預料的情況,致使游行隊伍不能按照許可路線進行,人民警察現(xiàn)場負責人有權臨時決定改變游行隊伍進行路線。主管機關認為按照申請的時間、地點、路線舉行集會、游行、示威將對交通秩序和社會秩序造成嚴重影響的,在決定許可時或者決定許可后,可以變更舉行集會、游行、示威的時間、地點、路線,并及時通知其負責人。行為人不遵守上述規(guī)定的,不依照人民警察臨時改變后的行進路線進行游行活動的,視為"未按照主管機關許可的路線進行"。
2、拒不服從解散命令
就是指對違反許可規(guī)定進行的集會、游行、示威,主管機關依法發(fā)出解散命令,拒不服從命令仍予以進行的情形,這是構成本罪的一個重要的客觀特征。行為人雖實施上述違法行為,但在主管機關依法作出解散命令后,行為人聽從解散命令,服從管理的,不構成本罪。集會、游行、示威應當按照許可的目的、方式、標語、口號、起止時間、地點、路線及其他事項進行。舉行集會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應當予以制止;(1)未依照法律規(guī)定申請或者申請未獲許可的; (2)未按照主管機關許可的目的、方式、標語、口號、起止時間、地點、路線進行的;(3)在進行中出現(xiàn)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破壞社會秩序情況的。有上述情形之一,不聽制止的,人民警察現(xiàn)場負責人有權依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決定采取必要手段強行驅散,并對拒不服從的人員強行帶離現(xiàn)場或者即予以拘留。
作出解散命令的主體應是人民警察現(xiàn)場負責人而非其他任何公民。
解散命令,即指使參與集會、游行、示威的人離開及分散的命令。既可以是口頭形式,也可以是書面形式,既可以有關人員直接傳達,也可以通過他人告知,但解散命令應為合法,必須對于非法集會、游行、示威的人員發(fā)出并能為他們所認識、知悉。如果行為人因未接到解散命令的通知沒有解散的,不構成拒不解散,所謂不解散,即指不離開、不分散,比如行為人已接到解散命令后,仍聚集眾人原地不動,或雖然離開原地點,但仍然不散去。如果非法集會、游行、示威的人群的一部分已經(jīng)解散,但其余的人未解散的,則負責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仍應負拒不服從解散命令的罪責。另外,解散須出于行為人的自由意思,意味著主動地脫離集會、游行、示威的狀態(tài),如果行為人被強制力驅散或者為避免逮捕而逃跑的,不能認為是解散。
拒不服從解散命令的行為方式,多表現(xiàn)為暴力、威脅方式。行為人若以暴力或威脅方式對正在執(zhí)行解散命令的相關人員進行阻撓的,足以表明行為人對待解散命令的對抗性及嚴重程度,已構成拒不服從解散命令的行為,但并不以此為限。
3、嚴重破壞社會秩序
構成本罪,不僅要求行為人非法舉行集會、游行、示威且拒不服從解散命令,還要求行為造成社會秩序嚴重破壞的結果。并發(fā)生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危害結果的,不以本罪論處。所謂嚴重破壞社會秩序,是指造成社會秩序、交通秩序混亂,致使生產(chǎn)、工作、生活和教學、科研無法正常進行,比如致使國家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和社會團體的工作無法正常進行,致使工廠、企業(yè)生產(chǎn)停工,造成交通癱瘓;或者造成惡劣的政治影響,等等。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只有舉行集會、游行、示厲的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才能成為本罪主體。所謂負責人,是指《集會游行示威法》中所規(guī)定的提交申請書并在申請書中載明的負責人。所謂直接責任人員,是指負責人以外的策劃、組織、指揮集會、游行、示威的人;不服從負責人或者現(xiàn)場組織者的指揮,自行其是,因而直接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人,不是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不能構成本罪。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故意,過失不構成本罪。
二、非法集會、游行、示威罪如何處罰
犯本條所規(guī)定之罪的,對集會、游行、示威的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與法律知識了、由此可知,非法集會罪怎么判刑呢?答案便是對相關的負責人進行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是管制、拘役或是剝奪政治權利的處理。因此,不能隨便進行非法的集會或者游行,應當在獲得相關部門同意后再進行此類活動。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調(diào)解書怎樣才生效 法院是如何調(diào)解離婚的
2020-12-11不同意離婚答辯狀范文怎么寫
2020-11-08離婚協(xié)議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0-11-13離婚協(xié)議書丟了怎么辦?
2020-11-15家暴離婚孩子歸誰,怎么確定子女撫養(yǎng)權
2021-02-01起訴離婚要花多少錢
2020-12-06登記離婚要什么證件,離婚登記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30離婚手續(xù)在哪里辦理
2020-11-09感情破裂離婚起訴書怎么寫?
2020-11-26離婚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26變更孩子的監(jiān)護權的法律程序?
2020-12-08未婚生子女由誰撫養(yǎng)?
2020-12-18離婚子女撫養(yǎng)權判決標準是什么?
2020-12-30父子關系證明范文?
2021-02-15西安獨生子女費發(fā)放標準是多少
2021-01-26婚姻法子女撫養(yǎng)權解釋規(guī)定是什么?
2021-03-04繼子女有繼承權嗎?繼子女是否可以代位繼承?
2021-02-09離婚協(xié)議附帶孩子撫養(yǎng)權問題是什么?
2021-01-09出生證明怎么辦理?需要什么材料?
2021-01-02婚后個人財產(chǎn)協(xié)議該怎么寫?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