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為人(正常發育)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由于智力狀況、生活閱歷等差異,對自己行為的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的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我國《刑法》第十七條對刑事責任年齡作了如下劃分:
1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即年滿16周歲的人對所有犯罪都承擔刑事責任,《刑法》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2相對刑事責任年齡,即年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除上述八大犯罪外,不滿16周歲的人犯罪是不負刑事責任人的,但要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3減輕刑事責任年齡,即年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絕對無刑事責任年齡,即不滿14周歲的人,對任何犯罪都不負刑事責任。
二、行為人達到一定刑事責任年齡后,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疾病等原因對自己行為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是有差異的,其刑事責任能力是不同的。我國刑法第十八條對特殊人體即精神病患者的刑事責任能力作出如下規定:
1、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刑法》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定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精神病人對自己行為不能認識、無法控制,其行為非個人意志所為,因此,精神病人此時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2、完全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刑法》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對自己行為具有完全的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因此,應當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
3、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刑法》第十八條第三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此類精神病人對自己行為的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與正常人相比有所降低,但仍對自己的行為可以控制,其行為是在自己的意志支配下進行的。因此,對這類精神病人犯罪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三、醉酒的人刑事責任能力。醉酒的人犯罪負刑事責任,是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刑法》第十八條第四款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四、又聾又啞的人和盲人的刑事責任能力。又聾又啞的人和盲人屬于減輕刑事責任能力人。《刑法》第十九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類人對自己的行為可以辨認、認識、控制,是在他們的意識支配下進行的,但由于他們生理上的缺陷使他們的受教育程度、社會實踐受到一定的限制,他們的對自己行為的認知程度和控制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這類人是減輕刑事責任能力人,這類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分居多久可以離婚,法院在什么情況下才會判離婚
2020-12-06辦假離婚凈身出戶的風險
2021-02-27二審離婚答辯狀范文
2020-11-26離婚訴訟費用由誰承擔?
2021-02-13假離婚買房后多久復婚
2021-03-03單方起訴離婚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27離婚了還住在一起怎么認定關系
2021-02-05子女撫養費標準是多少錢
2020-11-18幼童訴生父索要撫養費的起訴狀是怎樣的?
2020-12-24子女撫養權歸屬怎么確定
2020-12-27變更孩子的監護權的法律程序?
2020-12-08離婚后孩子撫養費給到什么時候
2021-02-06變更監護人的情形,怎樣變更監護人
2021-03-21子女撫養費司法解釋
2020-11-15撫養權變更的法定條件和程序
2020-12-27被執行人拒付撫養費被拘是否符合我國法律的規定?
2021-02-02離婚孩子撫養權糾紛怎么解決?
2021-03-24出生證明辦理委托書
2021-02-08親子鑒定的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25夫妻離婚房產如何分割 有哪些情況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