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大川區某煤礦工人李某自2009年11月起在該煤礦從事電氣工作。2012年6月26日,李某在煤礦工作時,在井下+470水平安裝電纜鉤時,頭上的頂板土突然坍塌,造成鼻骨骨折,背部軟組織挫傷、撕裂。李某當天被送往大川區一家中心醫院搶救,隨后轉院至達州陸軍醫院手術住院65天。2012年8月31日,李旭日住院治療。除李某的醫療費外,煤礦未按規定為李某申請工傷鑒定。事后,李某要求煤礦解決工傷保險待遇補償問題。煤礦于2012年9月16日向李某出具書面證明,證明李某所受傷害系工傷,導致李某申請工傷鑒定的期限屆滿。2013年7月13日,李先生來到四川宏旺律師事務所,委托我律師代理其索賠案件。案例分析。根據煤礦向李某出具的李某傷害屬工傷的書面證明和《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李某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上受傷,應當認定為工傷”的規定,李某在本案中屬于工傷,這一事實毋庸置疑,雙方不存在爭議。
2。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用人單位自工傷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為勞動者申請工傷認定,受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自工傷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為職業病之日起1日內申請工傷認定的,可以看出李某的工傷認定已經超過法定申請時間限制。因此,如果通過勞動爭議仲裁,李某的工傷保險待遇賠償案件不可行,如何用法律的武器保障其權利,成為目前最大的問題;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四款的規定,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期限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在此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規定承擔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而《達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1年民事審判座談會紀要》中關于勞動合同和社會保險問題的第(二)項質疑:“勞動者申請工傷認定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將因超出申請范圍不予受理時限內,且員工已進行傷殘等級鑒定,因用人單位未按要求及時申請工傷鑒定,且員工已完成相應的預處理,如能證明員工確實在工作中受傷,可直接按傷殘等級處理“工傷”,為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李某可以通過訴訟獲得相應的賠償。員工權益保護的艱難之路。李先生首先與我們簽訂了委托書和代理合同。我們接受委托后,委托達州市金融證券司法鑒定中心對李某的傷殘等級進行鑒定,于2013年7月18日將李某的傷殘等級定為10級。2013年7月22日,律師收集證據,準備索賠資料,代表李某向達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后來,該局以李某的申請超過法定期限為由,決定不予受理工傷鑒定;接下來,律師代表李某向達州市大川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2013年9月25日,仲裁委員會以超出申請期限為由拒絕受理李某的仲裁請求;2013年9月25日,李某勞動爭議案預審結束后,律師以該煤礦為被告,代表李某向達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工傷保險待遇的賠償糾紛。原告在庭審現場稱:原告在要求與被告解除勞動關系的同時,還要求被告賠償一次性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和傷殘就業津貼,停工期間工資及留薪、護理費、住院期間伙食補貼、鑒定費、交通費等工傷保險待遇,共計7萬余元。
被告辯稱,由于原告李某提出的工傷認定和勞動仲裁申請超過法定申請期限,故原告李某的工傷保險金賠償請求不在時效期間,請求人民法院予以駁回依法駁回原訴訟請求。同時,被告認為原告的索賠費用過高,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本案的爭議焦點。原告的訴訟是否超過訴訟時效;
2。原申請的項目和計算標準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原告律師意見一、本案工傷認定和勞動仲裁的期限雖已過,但原告對被告的訴訟未過期限。原因如下:
1。本案中,原告的工傷認定申請和勞動仲裁申請雖然已經過了法定的申請時效,但仲裁時效和訴訟時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屬于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工傷認定和勞動仲裁的時效已經過了,但并不意味著原告的訴訟超過了訴訟時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六十八條規定:“人身損害賠償訴訟時效期間,損害明顯的,從傷害發生之日起計算;當時沒有發現傷害,經檢查確認并能證明是侵權造成的,從傷害診斷之日起計算”,因為傷害發生時無法確定原告李某的損害后果(傷殘程度),只有在確認原告身份后,才能確定其傷殘程度,故原告的訴訟時效應從確認之日(即2013年7月18日)起算。三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七十四條,規定“權利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有關單位提出民事權利保護請求時,訴訟時效自提出請求時起中斷”,因為原告在訴訟中不斷請求被告解決工傷保險問題賠償案件。同時,2012年9月16日,被告還向原告李某出具了工傷書面證明,原告先后向達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達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工傷認定和勞動仲裁,故原告李某的訴訟時效自提出上述申請時起中斷。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三條的規定,辯護律師認為原告的訴訟已經過了訴訟時效,純屬斷章取義,歪曲了本條的含義。本條的原意是:當事人對仲裁機關作出的超過仲裁期限的書面裁決、決定或者通知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裁定其未超過仲裁期限的,法院應當駁回其依法認定未超過仲裁期限的訴訟請求,而不是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抑郁癥可以被辭退嗎
2020-11-26行政機關可以處理不履行行政協議義務行為嗎
2021-02-13我國法律關于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規定
2021-01-08企業債權債務風險分析及防范對策
2020-12-16連帶責任一般賠償比例
2020-11-26支票保證與支票付款保證的不同之處
2021-01-17合同違約賠償標準最高是多少
2021-01-30母親死后兒子能向女兒追討贍養費嗎
2021-03-18買房征信報告有效期多久
2021-01-01吃霸王餐構成什么罪
2020-12-15人身損害賠償范圍
2021-02-042020年商鋪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1-03-19股東之間能有競業限制嗎
2021-01-13酒駕判緩刑會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1-01-22不同意調崗可以賠償嗎
2021-01-29在哪些條件下被保險人可以行使委付
2021-01-05免責條款未說明 保險公司輸官司
2020-11-20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是什么
2020-12-26保險賠償糾紛多,如何有效的解決保險賠償糾紛
2021-02-10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