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人客觀上具有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為第三人所知。侵權人有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用語言或行為損害他人人格和名譽的行為。侮辱可以是言語上的,也可以是行為上的。其表現形式是散布存在的缺陷或者其他不利于人們社會評價的事實,誹謗他人的名譽,使他人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德報怨”。
2。行為人有主觀過錯。從法律角度看,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訴訟主觀過錯的追究,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依據。如果沒有實際惡意,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視為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的名譽造成損害。情節嚴重的,構成侮辱罪、誹謗罪。過失是指應當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對他人的名譽造成損害,但損害是由于疏忽或過于自信造成的。如未經患者同意,醫院不慎發布淋病、梅毒、麻風病或艾滋病患者信息,損害了患者聲譽。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只要侵權人主觀上有過錯,客觀上造成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就是對他人名譽權的侵犯。侵權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人,是指特定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具體的人,法律上就沒有所謂的被害人。然而,如果一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侮辱或誹謗某一特定的人,盡管使用了代號或假名,讀者一眼就能知道他們指的是誰。顯然,作者的侵權行為不能因為使用代號或化名而予以否認。因此,如果指定對象是特定環境和特定條件下的特定人,即使沒有姓名,也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因此,侵權人的行為嚴重損害了受害人的名譽,使受害人感到不公平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遭受精神折磨和心理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平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痛苦必須是客觀真實的,而不是受害者的主觀感受。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聲譽只是指公眾對他的社會評價,而不是該人對其內在價值的自我評價。因此,如果行為人的行為不降低被害人的社會評價,就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侵犯名譽權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侮辱、誹謗、泄露他人隱私等。侵犯名譽權的第一種常見方式是侮辱,是指公然損害他人人格和名譽的行為其他有文字(包括書面和口頭)或行動的。如利用大字報、小字報、漫畫或極其淫穢、骯臟的語言辱罵、嘲笑他人、羞辱他人。誹謗是捏造、散布一些虛假事實,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如無中生有或暗中捏造他人不良作風,并四處張揚,損害他人名譽,使他人遭受很大精神痛苦。侮辱、誹謗是常見的名譽侵權行為。《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明確禁止侮辱、誹謗損害他人名譽。侵害法人聲譽的行為主要表現為散布損害法人聲譽的虛假信息,如捏造一定事實,謊稱工廠產品質量低劣,以不正當競爭手段打敗對方,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侵犯名譽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當你想立案侵犯名譽罪時,你不知道具體的立案條件能否及時提出,方便你今后的維權。當你對立案標準和案件實際情況不太了解時,可以到律霸咨詢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張律師是國際經濟法學士,中華律師協會會員,專職訴訟律師,家事法律咨詢中心創辦人,事在人為第一批特邀法律嘉賓,網絡普法視頻單個點擊率過萬者。張律師座右銘:律師不但要為弱勢者伸張正義,更重要的是有伸張正義的智慧和勇氣!執業理念:法律不保護權利上的沉睡者!為你辯護,是最有意義的事!執業領域:房產土地糾紛、征地拆遷,婚姻家庭糾紛、勞動爭議、合同糾紛、遺產繼承、宅基地糾紛、集團訴訟等。執業業績:張律師一次即通過國家司法考試,曾是團隊中最年輕的A牌律師,其不但專長法律,且精通“史心哲”,參與和代理案件遍布除新疆和青海外的大江南北,在從事律師職業的第一年就獲得團隊勝訴率統計排名前三名,案件結果屢次“三連勝”“五連勝”,被當事人稱為“絕版天才律師”“有勇有謀敢說敢做的少年英雄”,多次在二審中為當事人翻案。
事故認定書一直不出來怎么辦
2021-01-15并購重組與外資并購有哪些不同之處
2021-03-07仲裁調解后需要開離職證明嗎
2021-02-11適用保護女方需要注意什么
2020-11-29婚姻法解釋三
2021-01-09華僑、港澳臺居民在內地結婚手續如何辦理
2020-12-29在公司受了傷前鑒定工傷了還是鑒定傷殘
2020-11-30禁止流質契約可行嗎
2020-11-30駁回起訴該怎么辦
2021-03-21交通事故對方全責不賠償怎么辦
2020-12-02勞動合同變更書需要兩份嗎
2021-01-21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法律規定
2021-02-06駕駛員實習期肇事是否應予理賠
2020-12-24飛機故障延誤賠償新規
2021-01-26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有哪些
2020-12-23試論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0-12-07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嗎
2021-01-10兼業保險代理人形式
2021-03-19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情況下變動
2021-01-05土地出讓金是如何算的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