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為加強公證執業紀律,規范公證行為,加強公證工作管理,確保公證質量,司法部近日下發了《關于公證執業“五個不準”的通知》,提出了進一步規范公證實踐的五項措施。《通知》共有五項,核心內容如下:
<1。對未核對真實身份的申請人,不得進行公證。公證機構和公證員應當嚴格審核公證申請人的身份,未經閱證、個別談話、質證、身份證鑒定書核實等程序,不得辦理公證。申請人使用臨時身份證,公證員未向公安部門核實的,不予受理公證申請。二是不得對非金融機構融資合同進行公證。在有關管理辦法出臺前,公證機構不得對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或者相互之間的融資合同進行公證,并授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三是不允許辦理所有涉及房地產處置的委托公證。公證機構、公證員辦理涉及房地產處置的委托公證時,不得一次性辦理全部授權的重要事項的委托公證,不得在公證書中設置委托不可撤銷、代收售房款等內容受托人。四是不得辦理具有擔保性質的委托公證。辦理涉及房地產處置的委托公證時,公證機構和公證員應當嚴格審查申請人的真實意思,審查申請人是否與受托人有親屬關系,不得以委托為名辦理擔保或者具有擔保性質的委托公證。5未經實質審查,不得出具公證書。公證機構和公證員要更加重視考試。他們不應依賴書面證據而忽視溝通。不能只注重程序合規性,而忽視實體內容的審查。
從司法部出臺的“五條禁令”來看,它更像是一種補救措施,無疑將更好地保護業主權益。同時,“五條禁令”中有三四條對房地產交易產生直接影響,特別是對在外地買房、借名買房、賣房的炒房者。前段時間,北京發生一起詐騙案。一些騙子打著“以房養老”的幌子,誘騙部分老年人辦理債權憑證公證和不動產全權委托,將其不動產轉讓。甚至有些老人拿到1000元后,才被迫轉讓690萬元的房產。
在上述情況下,個別公證機構辦理公證時,在辦證、通知、送達等環節存在問題。
由于本案社會影響巨大,司法部出臺了“五條禁令”。
在這個“五不準”文件中,影響最大的是“不允許辦理涉及房地產處置的全部委托公證”,以及“重大事項一次一委托”,“不得在公證書中設置委托的不可撤銷性和受托人代為收取售房款”。這些規定意味著,無論房屋買賣,如果需要委托代理,房地產市場上的房屋交易時間都會延長,房屋整體周轉時間也會延長。可以說,法務部的“五條禁令”,是從另一個角度踐行“有房不炒房”的要求。
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重新作出行政處罰能否加重處罰
2021-03-19代位繼承人放棄繼承
2021-03-23車被保全有時間限制嗎
2021-01-20競業限制實務中如何界定競爭對手
2021-01-29自己手寫的合同簽字了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16企業會遇到哪些常見的合同欺詐行為
2021-01-28擔保合同債務人與主合同不一致,這個合同有效嗎
2021-03-06純包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07滿半年漲工資包括實習期嗎,
2021-01-25國內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2021-03-20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是指什么,什么情況下沒有受益人
2021-02-07參保單位有什么義務
2020-11-15保險修車是自己先墊付嗎沒有那么多錢怎么辦
2021-01-08“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投保單與保險單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3主責第三者險賠償醫藥費嗎
2021-01-16保險合同糾紛有哪些證據清單
2021-03-13肇事車逃逸車被剮蹭保險賠付嗎
2021-03-18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方式有哪些
2021-03-04構成保險利益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