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文章的理解。未成年人在學校受到侵害時,學校究竟該承擔過錯責任還是推定過錯責任,一直存在較大爭議。因為學校只有對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保護義務,這與監護義務不同,學校不可能掌握每一個未成年人在學校的一舉一動。學校根據過錯推定來確定學校的責任是不公平的。《民法通則意見》第一百六十條規定:“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單位作出適當賠償。”本文體現了一種過錯責任。《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七條還將教育機構的責任界定為過錯責任。然而,許多學者對此一直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未成年人應當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沒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教育機構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對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教育機構應承擔較少的責任。因此,他們主張以《侵權責任法》的頒布來區分未成年人,可見立法者最終采納了這一意見,將未成年人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從而對教育機構的責任作出不同的規定,同時,當教育機構以外的第三人侵害未成年人時,教育機構的責任也要單獨列出,即:,教育機構的責任分為三條。具體內容如下:(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人身權利和健康權利受到侵害的,應當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免除教育機構的責任。他們必須積極證明自己履行了教育和管理職責,沒有犯任何錯誤。教育不能證明其無過錯的,應當推定其有過錯并承擔民事責任;(2)對具有一定辨別能力的有限民事行為人,教育機構應當減輕責任。教育機構應當承擔的是一種過錯責任,受害人應當承擔舉證責任。(3) 教育機構外第三人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行為人是教育機構外的人,行為人有損害行為,行為人的過錯沒有必要,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民事權益受到侵害,以及第三人的行為與損害后果具有因果關系。教育機構不履行相應的管理責任,只承擔與其過失相對應的補充責任。從本條關于教育機構責任的規定來看,似乎舉證責任屬于原告。但筆者認為,本法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教育機構的舉證責任,區分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考慮到法律解釋應考慮外部制度與內部評價的一致性,這里還應區分價格制度的非矛盾性問題。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合同的解除
2020-12-10多少周歲勞動者依法享有自主擇業的權利
2020-12-06農村非婚生子罰款多少錢
2020-12-04在執行協議上確實還不上債怎么辦
2020-12-09交通事故怎么訴訟賠償
2021-03-01無產權證的房屋能否抵押擔保
2021-03-25侵犯承包經營權糾紛案件是否必經行政確權前置程序
2021-01-11哪些財產不可以做抵押物
2020-12-01勞動仲裁中怎樣確定補償
2021-02-12什么是投資型保險
2021-01-01保險單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2021-01-27飛機延誤一小時賠償嗎
2021-02-21飛機延誤幾小時有賠償
2021-01-23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優點
2020-12-07保險合同的訂立與生效是怎樣的
2020-11-14“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2-19保險理賠需帶哪些材料
2021-01-07簽訂保險單后是否可以轉讓
2020-11-11保險理賠沒有工資條就不能理賠嗎
2021-01-03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空間分析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