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保物權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物權,在我國古代有質押和質押的方式。在西方,羅馬法中也有擔保物權制度。在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中,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比較完整的規范體系。在傳統民法理論中,質押和抵押是兩種不同的擔保方式。抵押權,是指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有優先受償權時,債權人將債務人或者其擔保人提供的不動產作為擔保出售而不轉移占有的權利。抵押物的標的是不動產,作為抵押物的不動產仍屬于債務人的占有、使用和收益,但債務人不得處分抵押物,否則債權人有權干預;債務人擅自處分、轉讓他人的,債權人有權憑借抵押權追索。質押是指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占有債務人或者保證人提供的財產,以保證債權的權利。債務人到期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變賣財產,并從所得中優先受償。分為權利質權和動產質權。
綜上所述,抵押和質押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擔保方式,不能混為一談。第一,抵押物的標的不同于質押物。傳統上,抵押的標的物是不動產(現代立法也包括一些動產),而質押的標的物是動產和權利。第二,抵押物與質押物的標的物轉讓與否不同。在抵押法律關系中,抵押標的物不轉移占有,但仍為抵押人所有、使用和取得。抵押權人的權利是指未經債務人同意,干預債務人處分抵押物的權利,并享有追償標的物和優先受償權。在質權中,動產和權利作為質權的標的物應當轉讓。質押合同成立后,債務人應當將標的物交付債權人占有。動產應當交付占有,權利還需要權利證明,如專利權證明、商標權證明等,這些權利證明代表了權利,使占有人能夠根據權利證明享有權益,從而具有擔保的效力。除了這兩個主要的區別之外,還有其他的區別,這些區別將不作詳細描述。我國《擔保法》頒布前,《民法通則》第八十九條第二款規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可以提供一定的財產作為抵押物。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法將抵押物折價,變賣抵押物所得價款優先受償。”因此,無論在理論上抵押,動產質權質押都被歸入抵押的客體范疇,并統稱為抵押。由于兩者之間的巨大差異,應適用不同的法律調整。因此,這種人為的合并在實踐中造成了很多混亂,如:抵押物是否必須轉讓等等。隨著《擔保法》的頒布,抵押權與質權在法律形式上得到重新區分,建立了科學的擔保制度。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益崗會被辭退嗎
2021-01-21個人合伙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7審查合同包括哪幾個方面?
2020-12-10撿來的孩子不能盲目抱養 只有依法辦收養手續
2020-11-28合同一方違約怎么處理
2020-11-10購房合同不能忽視的協議,補充協議應該涉及的內容有
2020-11-11安置房還沒辦房產可以贈與嗎
2021-02-23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勞動法關于調崗的規定
2021-03-24調解委員會調解時間和次數有限制嗎,有什么作用
2021-02-01某業主與保險公司所訂立的保險合同效力是如何
2021-03-01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2021-03-08理賠程序如何處理
2020-11-29哪種情形必須導致保險人免責
2020-12-05商業保險已賠償侵權人還需要賠償嗎
2020-12-06被車撞了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2-08事故認定書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1-03-22公眾責任險條款
2020-12-24承包林地有林權證嗎
2021-01-18營業房拆遷按照普通住宅補償合理嗎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