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償金以何為計算基數,計算補償金以什么為基數?
經濟補償金是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時,給予勞動者的經濟補償。經濟補償金是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后,用人單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給勞動者的經濟上的補助。
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第11條規定: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
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53條、國家統計局《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4條明確規定,工資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國家統計局《〈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第3條第2項明確規定,補貼包括生活補貼和住房補貼。
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基數是12個月的平均應得工資,應得工資包括
1、單位代扣代繳的社保、住房公積金——應包含在經濟補償金計算基數中
根據法律規定,社保、住房公積金是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按一定比例繳納。用人單位每月代勞動者代扣代繳的個人部分,最后仍進入勞動者個人社保或公積金賬戶,是個人的貨幣性收入,屬于工資的組成部分。所以個人代扣代繳部分應包含在經濟補償金計算基數中。
2、津貼、補貼、獎金、加班工資、特殊津貼等應計算在計算基數中
國家統計局《關于工資組成部分的規定》第四條:“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1)計時工資;(2)計件工資;(3)獎金;(4)津貼和補貼;(5)加班加點工資;(6)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可見,凡是符合工資組成部分的,包括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工資、特殊津貼等屬于工資收入的,都應計入經濟補償金計算基數。
3、合同“年終十三薪”是否計算在“前12個月工資”之中?——有條件的計算在內
如果合同中關于年終十三薪是附條件的,比如工作滿一年或考核合格可拿十三薪的,那么第十三薪并不是必然的應得工資,如果勞動合同中約定年終統一發放十三薪(不附帶兌現條件),那么十三薪屬于年終工資收入,應計算在“前12個月工資”之中
4、是稅前工資還是稅后工資?——稅前工資
法律雖然沒有明確規定經濟補償金計算基數——前12個月工資是否是扣除個人所得稅后的工資,但是《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規定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基數是按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應得工資通常指稅前工資
關于經濟補償金是否繳稅,也有明文規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國有企業職工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77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關于辭退職工經濟補償的個人所得稅的征收都有規定。對勞動者取得的經濟補償金,只有在高過一定總額之后再通過法定計算方式繳稅。如果勞動者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金在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
關于計算補償金或爭取補償金方面的內容,你可以在線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給子女算贈與嗎
2020-12-21包辦婚姻與買賣婚姻有何異同
2020-12-29手寫房屋放棄繼承書可以反悔嗎
2021-01-29小學生在校發生意外.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05婚后簽署放棄產權的協議有效嗎
2021-03-14聘用合同續簽日期可以提前簽嗎
2021-02-04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退休離職補償金的標準是什么
2021-01-01人壽保險理賠有什么步驟,及需要準備的證據有哪些
2021-01-27團體意外險受益人可以是單位嗎
2021-01-30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傷者死亡駕駛員駛離現場全責保險公司怎么賠付
2021-01-16沒給員工交保險是民事糾紛嗎
2021-03-08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三者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5財產保險合同中給付保險賠償金須遵守哪些原則
2021-01-01人民財產保險理賠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9當家庭財產出險后被保險人需要做些什么
2021-03-12保險合同成立后誰有權解除合同
2021-03-01保險理賠款如何入賬
2021-03-01保險代理合同范本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