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8日,為了做生意,李某和張某向周某借款69萬元,但未能按時還款。2009年11月3日,周某起訴李某、張某要求還款。11月19日,雙方在法院達成調解協議。李某和張某在家里的一、三、四樓給周某還債。不過,雙方尚未辦理房屋過戶手續,而周某一直在一樓做生意。
在此期間,李先生和張先生受周先生委托,以每月600元的價格將三樓租給譚先生。2010年3月12日,李先生和張先生以19萬元的價格將三樓出售給譚先生,并辦理了過戶手續。同年4月1日,周某得知此事,要求李某、張某向譚某買回自己的房子,但未果。周某將李某、張某夫妻及譚某一起起訴至法院,請求認定房屋買賣合同無效。首先,在本案中,周某雖未辦理過戶手續,但仍取得了房屋所有權。《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消滅,依法登記后生效,未經登記不得生效,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十八條屬于“本法其他規定”的情形,該條規定:“因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造成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決定,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決定生效時生效。本案中,李先生夫婦和張先生將房屋支付給周先生,人民法院的調解書對此予以確認。因此,自調解書生效后,房屋所有權已經轉移。其次,本案實際上涉及善意取得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明確規定了“善意取得”。無處分權人將房地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收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受讓人符合下列條件的,取得該房地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一)受讓人轉讓時是善意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不動產或者動產;(三)依法應當登記的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所有權的,原所有人有權向無權處分的人要求賠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善意取得的三個條件:一是受讓人應當是善意的,不知道轉讓人無權處分;二是受讓人已經支付了合理的價款;三是轉讓的財產應當登記交付受讓人而不登記。這三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本案中,李某夫婦將房屋抵押給周某時,并未辦理抵押登記。買了房子的譚某并不知道李某夫婦無權處分房子。譚是個真正的第三者。此外,譚某還支付了合理對價19萬元,并辦理了過戶手續。根據《物權法》相關規定,譚某取得的房屋完全符合善意取得的條件。因此,從保護善意第三人合法權益和市場交易安全的角度,應當認定買賣合同有效。第三,對于周某的損失,周某只能要求李某夫婦賠償損失或承擔其他法律責任。
以上是由律霸編輯編寫的關于抵押房屋出售效力的知識。如果您有更多疑問,可以咨詢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律師,也可以直接委托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幫助您走出法律困境。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對三維商標、立體圖標如何規定
2021-01-01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是怎樣規定責任的
2021-01-15夫妻欠債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6具體如何理解婚姻自由
2020-12-06女婿要給贍養費嗎
2020-11-15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在法院判決后如何申請強制執行
2020-11-26法院達成調解會影響征信嗎
2020-11-09交通事故工傷的待遇
2021-02-24和親戚斷絕關系違法嗎
2021-01-25挪用公款 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27合同中隱藏小字算是欺騙嗎
2021-03-03公司可以內部調動勞動合同的變更與解除嗎
2020-11-23合同變更競業限制還有效嗎
2021-01-16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辦法有哪些
2021-01-12待崗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16雇傭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
2021-02-23意外事故包括哪些
2021-03-17國航飛機延誤賠償標準
2021-03-10人身保險合同存在格式條款嗎
2021-03-14什么叫做追償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