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村土地承租人在征地過程中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保護承租人利益的法律依據。由此可見,征地法律關系中的直接被征收人是農民集體。但《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九條也規定,承包人可以在一定期限內將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出租給第三人,承包人與發包人的關系不變。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了承租人在征地補償費分配糾紛中的權利:“承包人以轉包、租賃等方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第三人的,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苗木補償費歸實際出資人所有,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歸附著物所有人所有。”。
雖然有上述規定,但我們都知道,農村經濟作物的收入是一個比較長期的時期,收入有一定的長期預期,由于其生物特性,承租人在早期也會進行大量的土地投資。如何賠償這些部分的經濟損失,目前還沒有法律。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在拆遷過程中,對承租人的權利缺乏法律保護。從《物權法》的規定可以看出,承包人對農村集體土地享有的是地役權,是一種特殊的用益物權;外企在村里租賃集體土地的實質是以承包人地役權為基礎的二級地役權,以雙方簽訂的租賃合同為基礎。雖然是次地役權,但在征收過程中也享有合法權益。它是一種直接表達,應當享有賠償的權利。
2。保護信托利益
本案中,企業種植的珍稀樹種,已獲得相關審批程序和項目的支持。根據行政法上的信賴利益保護理論,企業投資農地是建立在政府公信力的基礎上的。此時,如果政府所進行的公路規劃是在這一農業項目的支持下進行的,政府將對此負責,這違反了“一旦政府作出決定,非社會重大利益或不改變將造成重大損失,不能隨意改變”的原則。由于林木是一種特殊的農業投資,特別是珍貴樹種,其投資與收益之間存在著很長的時差,這種時差投資也是一種投資。經濟作物的收入即將到來,雖然不是實際損失,但承租人的預期收益也應納入補償范圍。根據法律規定,拆遷中的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屬于附著物所有人,但經濟作物的補償計算應當與普通作物不同,林木損失的計算應當參照其目前的市場價值。以信托利益為基礎,對承租人的土地前期高成本投資和經濟作物種植、養護成本進行補償,但補償金不應按現值計算,而應按可預見未來的基本市場價值計算。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護農村集體土地承租人的合法利益和預期利益。綜上所述,對土地征收的合法權益的內容進行了梳理。因此,如何與時俱進地保護承租人的合法權益,需要我們在理論、立法和實踐上不斷探索和實踐,任重道遠。對于更多的問題,律師事務所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服務。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客戶欠公司貨款格式怎樣寫
2021-02-08已經質押的股權還能做抵押嗎
2021-01-17企業融資方式怎么規定
2020-12-19反擔保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01交警責任判定同等責任怎么賠
2021-01-23破產程序中債權人可否提出和解申請
2021-01-05監視居住手機被監聽嗎
2021-01-31男性可以申請人身保護令嗎
2021-01-16民間借貸房屋抵押必須辦理抵押擔保手續嗎
2021-02-15集資房轉讓時應注意什么
2021-02-18勞務方簽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2-04關于試用期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26保姆提供勞務致人損害由誰擔責
2020-12-30購買人身保險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1-01-13新《保險法》實施將帶來什么
2021-02-05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標準是多少
2020-11-11車輛失而復得 保險賠償該退
2021-01-08交保險存錢寬限期限是多久
2021-02-13副駕駛人員跳車身亡保險公司應按照什么標準賠償
2020-12-02他人毀壞財物后是否可以要求其和保險公司都賠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