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外仲裁與訴訟的區別
作為律師,要幫助當事人制定好涉外經濟合同的爭議條款,首先將面臨的問題是,將來如果出現糾紛用什么方式去解決,是選擇仲裁?還是選擇訴訟?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對涉外仲裁與訴訟之間的區別和特點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數。涉外仲裁與訴訟的區別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管轄權產生的依據不同
仲裁機構的管轄權是非強制性的,是建立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協議的基礎上的,只有在當事人之間存在著將他們之間的爭議提交仲裁的協議,仲裁機構才有權審理他們之間的爭議。可見仲裁機構的管轄權來源于當事人之間的協議。另外,當事人之間的仲裁協議可以排除法院的管轄權。
(2)組織機構不同
仲裁機構一般都是民間性的組織,仲裁員不是由國家任命的,一般是由各常設機構列出仲裁人員名單,由雙方當事人在仲裁員名單中指定。因此,對雙方當事人來說,仲裁比訴訟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有較多的自由。然而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是國家機器的主要組成部分,法院的法官都是由國家任命或選舉產生,爭議雙方當事人都沒有選擇法官的自由。
(3)審級制度不同
各國的仲裁裁決一般都采用一審終審制,仲裁庭的裁決是終局裁決,雙方當事人都不可以向法院起訴或向其他機關提示變更的請求(只有少數國家認為可以上訴,如《美國仲裁法案》的規定)。而法院訴訟一般都要二審以上才能終審。這便可能使爭議長期得不到解決。
(4)外國仲裁裁決與法院判決在承認與執行方面有所不同:
一國的仲裁裁決或法院判決在本國國內執行兩者無多大區別,它們都具有強制力,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執行已生效的仲裁裁決或法院判決,另一方當事人都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但是。如果一國的仲裁決或法院判決需要得到另一國法院的承認并執行就必須有國家之間的條約或互惠關系為前提。
目前,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最重要的國際公約是《聯合國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該公約59年6月7日生效,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我國已于86年12月加入該公約,從87年4月22日起對我國生效。而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判決的多邊公約不多,并且這些公約適用的范圍較窄。例如《關于撫養義務判決的承認與執行公約》上涉及到有關兒童撫養費判決的承認與執行問題。除此以外,這些公約都用相當多的篇幅規定了可以拒絕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判決的條件。與此相反,有關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判決的雙邊公約要比多邊公約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盜補野生動物是否承擔侵權責任
2020-11-19擔保人要對私下約定的利息負擔保責任嗎
2021-02-05做企業技術顧問違法嗎
2021-02-27交通事故工傷怎么賠償
2020-12-20什么情況不用贍養父親
2021-02-11協議管轄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13判決侵權賠償金支付之日如何確定
2021-01-20簽了民事調解協議后還能再起訴嗎
2020-12-22女兒和孫子誰的繼承權大
2021-02-24入職體檢屬不屬于個人隱私
2020-12-28辭職后可否進行勞動糾紛仲裁
2021-02-13公司上訴撤回仲裁員工還能起訴嗎
2020-11-24什么是投資型保險
2021-01-01航班延誤險延誤時間如何計算
2020-11-23保險的特點都有哪些
2021-02-13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19保險合同糾紛的產生是保險案件訴訟的前提
2020-11-21貨車沒有道路運輸證出事故可不可以報保險
2021-02-27對方全責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6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