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的涵義
依據《合同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即受約人同意接受要約的全部條件而與要約人成立合同。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承諾的法律效力在于,承諾一經作出,并送達要約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約人不得加以拒絕。承諾在國際貿易中,也稱“接受”或“收盤”。
承諾的有效條件
一、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要約和承諾是一種相對人的行為。因此,承諾必須由被要約人作出。被要約人以外的任何第三者即使知道要約的內容并對此作出同意的意思表示,也不能認為是承諾。被要約人,通常指的是受要約人本人,但也包括其授權的代理人。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其承諾都具有同等效力。
二、承諾必須是在有效時間內作出。要約在其存續期間內才有效力,一旦受約人承諾便可成立合同,因此承諾必須在此期間內作出。如果要約未規定存續期間,在對話人之間,承諾應立即作出;在非對話人之間,承諾應在合理的期間作出。凡在要約的存續期間屆滿后承諾的,是遲到的承諾,不發生承諾的效力,應視為新要約。但是,受約人在要約的存續期間內作出承諾,依通常情形在相當期間內可到達要約人,但因電報故障、信函誤投等傳達故障致使承諾遲到的,為特殊的遲到。在這種特殊遲到的情況下,承諾人原可期待合同因適時承諾而成立,依誠實信用原則,要約人應有通知義務,即及時地向承諾人發出承諾遲到的通知。怠于為此通知的,承諾視為未遲到,合同因而成立。該承諾遲到的時間,屬于一種事實通知,以要約人將遲到的事實通知承諾人即足夠,并且依發送而生效力,不到達的風險由承諾人負擔。
三、承諾必須與要約的內容完全一致。即承諾必須是無條件地接受要約的所有條件。據此,凡是第三者對要約人所作的“承諾”;凡是超過規定時間的承諾,(有的也叫“遲到的承諾”);凡是內容與要約不相一致的承諾,都不是有效的承諾,而是一項新的要約或反要約,必須經原要約人承諾后才能成立合同。口頭承諾,要約人了解時即發生效力。非口頭承諾生效的時間應以承諾的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為準。一般認為,承諾和要約一樣準許在送到對方之前或同時撤回。但遲到的撤回承諾的通知,不發生撤回承諾的效力。
承諾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小編在這就不一一列舉。承諾只有具備生效條件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掌握生效條件十分有必要。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或者您想深入了解承諾的相關知識,可以在線咨詢律霸網的專業律師,歡迎您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賠償標準及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2020-11-14房屋買賣期間將房屋轉租是否有效
2021-02-08預防性侵權請求權是什么
2021-02-17商標侵權應該如何處置的
2020-12-26安置房抵押貸款嗎
2021-02-20二審終審駁回之后去一審法院嗎
2021-01-15手寫房屋贈與協議有效嗎
2021-03-03交通事故工傷的待遇
2021-02-24干15天辭職有工資嗎
2020-11-12佛山市某宗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27投保人在投保時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應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12保險理賠需要幾天
2020-12-26保險經紀人的資格條件有哪些
2021-02-15被保險人法律地位研究
2020-11-15保險密度 InsuranceDensity
2021-02-24同一塊地有兩個承包合同,哪個合同有效
2021-03-04拆遷房在未辦理房產證時能否改名字
2021-01-30拆遷安置房能申請房屋貸款嗎
2020-12-08違建遇拆遷就一定沒有補償嗎
2020-11-17征地補償款如何結算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