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食品安全承諾書是怎樣的
食品安全關系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穩定。為保障消費者健康權益,保證餐飲食品安全,本單位鄭重承諾:
1、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餐飲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職責,落實餐飲服務安全各項管理制度。
2、保證依法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和從業人員健康合格證明等相關證照后從事餐飲服務活動,并按規定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
3、依法建立并落實食品(原料)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采購記錄制度,認真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食品合格證明文件、產品標識和食品及原料質量,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嚴把進貨關,保證本單位食品(原料)購進的可追溯性、真實性,以防范和控制食品安全風險。查驗記錄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
本單位保證不采購使用未經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及其制品;不采購使用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制品;保證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提供的肉類及其制品索證資料的真實性。
本單位保證不采購使用“地溝油”、“不合格一次性筷子”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要求的食品、食品原料、添加劑及食品相關產品。
4、保證提供餐飲服務的場所環境、設備設施、布局流程及操作過程符合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標準和要求。不使用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規禁止使用的食品及原料。
5、保證規范食用油脂和添加劑管理使用,杜絕添加非食用物質,不超范圍、不超劑量濫用食品添加劑。不使用非食品用具及容器、包裝材料,不使用未經消毒合格的餐飲具、工具、容器。
6、建立本單位食品安全督查制度,規范經營行為,提高餐飲服務質量和自律意識,同時自覺接受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承擔社會和法律責任。
承諾單位名稱(蓋章):
法定代表人簽字:
承諾日期:?年?月?日
本承諾書一式二份,一份向社會公開承諾,另一份交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食品安全標準內容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章第二十條的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食品、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二)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
(三)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
(四)對與食品安全、營養有關的標簽醫學|教育網整理、標識、說明書的要求;
(五)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
(六)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七)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餐飲食品安全承諾書是怎樣的”問題進行的解答,餐飲食品安全承諾書是指餐飲經營企業提供食物的時候,承諾提供的食品是安全的,符合食品質量的標準。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范文康,貴州卓舜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畢業于國內知名公安類院校法學專業,法學理論功底深厚、法學專業知識扎實。由于學校的特殊性,范文康律師曾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公安局學習,協助民警辦理各類治安、刑事案件,成功調解多起疑難經濟糾紛案件,具有豐富的法律實操經驗。范文康律師始終秉承“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執業理念。在律師事務所實習、執業期間辦理的案子基本上都實現了委托人的訴訟目的,得到委托人的一致好評。一直為貴州合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貴州苗小妹電子商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繽幕咖啡店、貴州赤兔馬科技有限公司、沿河一品源電子商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普安縣小茗哥哥茶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提供法律服務,訴訟及非訴業務經驗豐富。
什么是勞動監查,勞動監察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31實習期懷孕了怎么辦
2021-02-11打官司要交些什么錢
2021-01-02當事人自行解決交通事故協議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6沒有領結婚證要離婚,小孩怎么判
2021-01-18法院強制措施是否影響征信
2020-11-23法院立案需要戶籍證明嗎
2021-01-14審判階段律師可以做什么
2020-11-09對已解散的公司如何起訴
2020-12-17未裁決的違章處理辦法是什么
2020-11-15大學生上課玩游戲猝死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2暑期工7天試用期無工資合法嗎
2021-02-06母親改嫁女兒未改姓死亡保險金應怎樣給付
2020-11-19遲交保險費會有哪些后果
2021-01-05產品責任的成立要具備哪些要件
2021-02-12人身保險可否和侵權責任賠償共存
2020-12-15人身保險合同轉讓的分類
2021-03-05海事保險合同有哪些規定?
2021-03-02重疾險應該怎么買
2021-02-04超過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應不應該理賠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