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遲延履行利息、遲延履行金的法律規定只有一條,司法解釋也只有六條。這些規定比較籠統,可操作性較差,導致執行實踐中,不同法院,甚至同一法院的不同執行人員理解、適用不一樣,有悖執行程序中的公平、公正原則,很有必要對遲延履行利息、遲延履行金的性質、作用、數額確定、救濟方式等做深入地探討。
遲延履行的含義、性質、作用
從民訴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看,遲延履行利息是專指被執行人未按生效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情況下,應當加倍支付的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生效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已經造成損失的,雙倍補償申請執行人已經受到的損失;沒有造成損失的,遲延履行金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案件情況決定。可見,遲延履行利息、遲延履行金是法律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被執行人設置的一種懲罰性責任方式。目的在于以這種責任方式督促被執行人盡快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以維護生效法律文書的嚴肅性,凸顯生效法律文書的強制性及司法終極性特點,維護司法權威。同時,客觀上為被執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給申請執行人造成的經濟上或精神上的損失以補償。
而從民訴法解釋279條和執行工作若干規定第24條看,人民法院在執行案件送達執行通知書時,除責令被執行人在指定的期間內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并承擔民訴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的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或遲延履行金。可見,遲延履行利息、遲延履行金的規定屬強制性規范,無論申請執行人是否提出,只要申請執行人不明確表示放棄,被執行人又與申請執行人不能達成協議,人民法院必須強制執行。
綜上,遲延履行利息、遲延履行金作為一種被執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懲罰性責任方式,其懲罰性、強制性是首位的,威懾作用是明顯的,補償性是第二位的。當前,有的學者認為,遲延履行利息、遲延履行金的產生是基于民事權利,屬于私權的范疇,又基于民訴法第十三條規定的處分原則主張,是否主張該權利應由申請執行人決定,人民法院不能依職權強制執行。這種觀點即突破了現行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又不符合認識規律,是從理論到理論的一種認識結果。
如果你有法律上的問題,咨詢律霸網吧,我們的律師能為你分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著作權訴訟時效改為三年了嗎
2021-02-11企業法人分支機構提供保證的有效情形
2021-01-13關于交通事故骨折賠償
2021-02-02國有資產的拍賣程序介紹
2021-02-16事故認定書如何修改
2020-12-20國企改制重組員工補償金怎么算
2020-12-10房屋中介交易應該注意什么
2021-03-01集體合同的訂立主體是公司嗎
2021-02-03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情形有哪幾種
2020-11-22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都有什么條件
2021-03-12勞務外包定義
2021-02-27人壽保險受益人怎樣指定
2020-11-24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有哪些情形
2021-01-19出車險后如何處理
2020-12-22沒有按時交保費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0-12-18辦理交通保險理賠符合的要求是什么
2021-02-07兩年沒檢車沒交保險現在想用還能車檢嗎
2021-02-01單方事故可以拒賠嗎
2021-02-16企業未繳納社會保險費用要面臨哪些行政處罰
2020-12-27保險代理人在其業務中欺騙被保險人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