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構成違約責任的條件是什么
根據民法通則、合同法的規定,以及目前我國的司法實踐,構成違約責任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第一,行為,也就是一方當事人必須有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行為,這是構成違約責任的客觀條件。違約行為只能在特定的關系中才能產生。違約行為發生的前提是,當事人之間已經存在著合同關系。如果合同關系并不存在(如尚未成立,或已被解除,或被宣告無效),則不發生違約行為。
第二,過錯,即違約一方當事人主觀上有過錯,這也是違約責任的主觀要件。當事人違約可能有各種原因,如不可抗力、對方違約等。因這些原因引起違約,當事人不能承擔違約責任。只有因違約當事人的原因造成違約責任。因此,違約當事人要承擔違約責任,主觀上必須要有過錯。而在雙方過錯的情況下,過錯的大小是其承擔違約責任大小的依據。
第三,損害事實,損害事實指當事人違約給對方造成了財產上的損害和其他不利的后果。從權利角度考慮,只要有違約行為,合同債權人的權利就無法實現或不能全部實現,其損失即已發生。在違約人支付違約金的情況下,不必考慮對方當事人是否真的受到損害及損害的大小;而在需要支付賠償金的情況下,則必須考慮當事人所受到的實際損害。
第四,因果關系大道的,即違約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違約當事人承擔的賠償責任,只限于因其違約而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對合同對方當事人的其他損失,違約人自然沒有賠償的義務。違約行為造成的損害包括直接損害和間接損害,對這兩種損害違約人應賠償。
二、當事人的違約行為有哪些
違約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違反合同約定,造成一方或各方利益損失時,應當依法承擔彌補利益損失的責任。常見的違約行為有以下幾種:
1、當事人由于一些可以克服的客觀條件的影響,沒有如期實際履行合同,而是拖延履行或干脆不履行。如貨源緊張造成遲延交貨、資金周轉不足造成逾期交貨、“三角債”、連環合同形成的相互債務拖欠。
2、當事人由于自身的主觀原因不按照合同約定的義務履行,即雖有履行義務的能力和條件,但卻以種種理由拖延履行或拒絕履行,常見的現象有有貨不交、拖欠貨款、轉移財產、賴賬不還等。
3、當事人履行的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的要求,履行標的不當。常見的有產品的品質出現問題,包括質量與要求不符、標準不符、產品有瑕疵等;交付的工程項目驗收不合格,保管物損壞,代理權不明確出現濫用代理權等。
不確定對方的行為是否構成了違約責任、能否去追究的時候,將自己遇到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士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構成違約責任的條件或是面對當事人違約該怎么樣追究,想要通過法律完美解決可以就此問題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質押股權孳息的范圍是怎樣的
2021-02-08民間借貸判決生效后下一步怎么辦
2021-02-04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種類1
2020-11-10什么情況成立累犯
2020-12-18入室盜竊怎么認定,入室盜竊的量刑怎么規定的
2020-12-30專利權可以贈與嗎
2020-12-27怎么舉報強制拆遷
2021-02-12交通事故處理的程序及交通事故處理的期限
2020-11-25超過強制執行時效可以再次訴訟嗎
2020-12-13交通事故單位如何賠償
2021-01-254歲寶寶在超市跌倒了誰的責任,法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18按份共有房產已過戶可以贈與嗎
2021-01-23房產證有時效嗎
2021-01-12哪些情況公司可以辭退試用期員工
2021-02-27企業什么情況下可以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29實習期簽了合同要承擔上面的條款嗎
2020-11-27單位能否單方調動員工崗位
2021-01-30如何申請飛機延誤賠償
2020-11-13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0-12-16撞死人車有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