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行為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從主體上看,違約行為人是合同關系中的當事人,即主體具有特定性。這一特點是由合同相對性理論決定的。根據合同相對性理論,只有合同當事人才有權向對方提出履行請求或承擔某種義務,第三人如果實施了侵害債權的行為,雖然也發生不履行合同的后果,但第三人承擔的是侵權責任而不是違約責任。
2、從前提上看,違約行為是以有效的合同關系的存在為前提的。沒有有效的合同關系,就沒有合同義務,也就不存在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問題。所以,只有有效的合同關系的存在,才有違約行為的存在和可能。
3、從性質上看,違約行為就是違反了合同義務。這些義務主要包括:
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義務;
法律規定的義務;
依據誠實信用原則而產生的其他義務,如注意義務、告知義務、照顧義務、忠實義務、說明義務等。
4、從后果上看,違約行為導致了對合同債權的侵害。債權是一種相對權,它的實現有賴于債務人切實、積極地履行合同義務,而違約行為導致債權人的債權無法實現或無法完全實現。
違約行為的分類
根據違約行為發生的時間,違約行為總體上可分為預期違約和實際違約;而實際違約又可分為不履行(包括根本違約和拒絕履行)、不符合約定的履行和其他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而不符合約定的履行又可分為遲延履行、質量有瑕疵的履行、不完全履行(包括部分履行、履行地點不當的履行和履行方法不當的履行)。
1、預期違約
預期違約又叫先期違約、事先違約、提前違約、預期毀約,是指當事人一方在合同規定的履行期到來之前,明示或者默示其將不履行合同,由此在當事人之間發生一定的權利義務關系的一項合同法律制度。
預期違約制度源于英美法。這項制度的確立可以使雙方當事人的實際損失降低到較低限度,并有利于保護守約方的利益,使守約方能及時解除合同,另訂其他補救合同,以實現其所期望的經濟利益,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則。所以,不但美國的《統一商法典》明確規定了預期違約制度,而且1980年《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也規定了預期違約制度。而我國《合同法》吸收和借鑒了英美法中的預期違約制度,在第108條作出了規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理論界和實務界都一致認可這條規定確立了預期違約制度。
2、實際違約
1)不履行
不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期屆滿時,合同當事人完全不履行自己的合同義務。又分為“根本違約”和“拒絕履行”。根本違約是指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拒絕履行又叫履行拒絕、給付拒絕,是指履行期屆滿時,債務人無正當理由表示不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
2)不符合約定的履行
遲延履行是指債務人無正當理由,在合同規定的履行期屆滿時,仍未履行合同債務。合同中未約定履行期限的,在債權人提出履行催告后仍未履行債務,就是遲延履行。
質量有瑕疵的履行又叫不適當履行,是指債務人所作的履行不符合合同規定的質量標準,甚至因交付的產品有缺陷而造成他人人身、財產的損害。
不完全履行又叫不完全給付,是指債務人雖然以完全給付的意思為給付,但給付不符合債務本旨。
3)其他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
其他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主要是指違反法定的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的行為。如《擔保法》第49條第1款規定,“抵押人轉讓已辦理抵押登記的抵押物,而未告知抵押權人或受讓人的,其轉讓行為無效。”
如今國家一直在提倡社會契約精神和誠信,違約本身就是一種不太好的行為,當然實際上大部分時候違約都是迫不得已這么做的,一般這種時候建議多多咨詢律師吧!同樣在簽訂比較重要的合同時最好詢問下具體相關法律法規再做具體決定。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亊故賠償怎么走法律程序
2021-02-05勞動爭議訴訟案件舉證的注意事項
2020-11-09戶口在娘家的外嫁女是空掛戶嗎,能獲得土地補償嗎
2021-01-30司法部發布《五不準》通知的內容
2021-02-21庭審質證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呢
2020-11-28有限責任公司破產清算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18近似商標駁回復審能成功嗎
2021-01-27離婚后能要回酒席錢嗎
2020-12-22贍養費不給強制執行立案需要多久
2020-12-23股權已經質押償還債務,是否可以查封土地
2020-12-06離崗多久才能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7債務危機有哪些救濟途徑
2021-01-03食堂承包合同印花稅是否需要交納
2020-12-30單位集資房轉讓合同應該怎么寫
2021-02-19數罪并罰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10工傷官司到最后也無法確立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1-31夏季勞動保護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31什么情況被公司辭退不能勞動仲裁
2021-01-03雇主責任險是什么意思
2021-03-22簽訂水路貨物運輸合同應掌握哪些知識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