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夫妻可能會因為生活中的一些矛盾而選擇暫時分居,冷靜一下。而在分居期間,雙方也有可能獲得財產,那么夫妻分居所得財產,在離婚的時候是否能認定為共同財產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具體了解。
一、分居所得財產是共同財產嗎
夫妻分居期間各自所得的財產,盡管事實上處于分離狀態,但法律上婚姻關系仍然存續,因而分居期間一方所得財產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這里“所得”如何理解?在實踐中,財產權利的取得與實際財產的取得有時是同步的,而有時卻是先后分開的。例如:張某婚前喪父,繼承已開始,但因發生糾紛,他未實際取得遺產。在此期間他與劉某結婚,婚后半年,張某才分得遺產。這里張某取得的遺產,貌似“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但實際上財產權利已在婚前取得,因此,應認定為張某的婚前個人財產,不能列入共同財產的范圍。
二、婚前財產會發生轉化嗎?
婚前財產轉化的問題。原來最高法院司法解釋規定: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后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過4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這一規定出臺時有其特定的背景,但在現實中弊端較多,而且婚前財產只要經夫妻共同使用、經營、管理,并經過一定期限就可以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這既不符合婚后所得共同制的原理,也不符合所有權取得的理論。修正后的《婚姻法》沒有采納這一司法解釋,明確規定:一方的婚前財產為個人財產。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也指出:婚前一方個人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
夫妻因為感情不和而分居的話,此時如果就分居后的財產做出了約定的,那么可以按照雙方的約定來處理分居所得財產。否則的話,夫妻在分居期間取得的財產,一般是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的,那么離婚的時候就可以要求就該部分財產進行分割。為避免糾紛的產生,夫妻最好在分居的時候就簽訂好一份協議,就分居期間的財產、債務以及子女撫養等問題做出協商,避免日后產生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我國現行行政訴訟原告資格制度是怎樣的
2020-12-29簽諒解書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5涉外離婚子女撫養問題的解決,孩子撫養費有哪些標準
2021-02-09打官司不肯付款怎么辦
2021-03-18投保人的保單可以抵押債務嗎
2021-01-21車禍后受傷什么情況需賠償護理費
2021-01-09車禍出院后應該該先走哪個程序
2020-12-18沒履行監護權可否不贍養
2020-11-13追尾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2勞動合同常識
2021-03-05企業與什么樣的人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17飛機延誤險的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0-11-24工程承包人自行投保的范圍怎樣確定
2021-03-12如何進行保險理賠程序,保險理賠時效又是幾年
2020-12-04交通意外撞死人保險怎么賠償
2020-11-13保險合同違約責任有哪些
2021-03-07他人毀壞財物后能否要求其和保險公司一起賠償
2021-03-01約定與法律有什么關系
2021-01-30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責任呢
2021-02-28《保險法》司法解釋(一)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