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罵人屬于侵犯名譽權嗎
屬于。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在文學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實姓名,或者未寫明原告的真實姓名和地址,但對人物特征的描寫有明顯的指向或者影射他人,小說內容存在侮辱、誹謗情節,致其名譽受到損害的,作者和出版社均可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犯。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徐良訴上海文化藝術報社等侵害名譽權一案的復函》中認為,被告趙偉昌根據傳聞,撰寫嚴重失實的文章“鎖甲三千元帶來的震蕩”和被告《上海文化藝術報》社未經核實而刊登該文,造成了不良后果,兩被告的行為均已構成侵害徐良的名譽權。
有關機關和組織編印的僅供領導部門內部參閱的刊物、資料等刊登的來信或者文章,當事人以其內容侵害名譽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機關、社會團體、學術機構企事業單位分發本單位、本系統或者其他一定范圍內的內部刊物和內部資料,所載內容引起名譽權糾紛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人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懂得用法律武器來維護個人合法權益。如果情節不是很嚴重的,一般是進行賠禮道歉,但是情節比較嚴重的,就會承擔刑事責任。不過因為一點小事,最后進行刑事處分,還是有點得不償失了。
侵害名譽權的處罰法律怎么規定的,有哪些方式
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具體包括哪些?
侵犯名譽權精神賠償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賠償應當向誰申請
2021-01-25工地自用儲存柴油公安部門如何處罰
2021-01-03擔任安全監護人有哪些條件
2020-12-29執行異議司法解釋
2021-01-13治安拘留會記入戶籍嗎
2021-03-11冒領退役軍人傷殘撫恤金如何處罰
2020-12-28債權擔保的方式
2021-02-20整容失敗沒有合同怎么起訴
2020-11-24延長醫療期后解除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1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如何支付補償金
2020-12-20勞務承攬與勞務外包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1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形應該怎么解決
2021-03-24勞動糾紛一審終審怎么撤銷
2020-12-31合同三年可以辭退嗎
2021-01-29保險公司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03什么是團體意外保險
2020-11-21承擔產品責任有哪些主要方式
2021-02-17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夫妻離婚時是否能分
2021-03-19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的理解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