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合同通常以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時開始計算訴訟時效,但無效合同因原約定的履行期限無效而致使訴訟時效的起算在實踐中存在很大爭議。對此,主要有四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無效合同應從合同簽訂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因為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就應當知道合同違反了法律規定,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第二種觀點認為,無效合同應從該合同被確認無效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該合同被確認無效之前,權利人并不知道合同無效和權利受到侵害的事實;第三種觀點認為,無效合同應從該合同原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時開始計算訴訟時效;第四種觀點認為,無效合同應從權利人起訴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
筆者認為,上述第三種觀點較為合理。就第一種觀點而言,雖然法律對民事主體實施民事行為的成立條件有明確規定,合同當事人應當知道這些規定,但實際上只有當原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權利人才能認為權利受到侵害;如果以合同簽訂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雖然可以推定合同當事人應當知道合同違法而無效,從而推定權利人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但對合同履行期間長于訴訟時效期間的權利人來說,其合法權利將失去法律的保護,這對權利人顯然不公平。就第二種觀點而言,在合同雙方發生糾紛、提請仲裁或審判確認合同無效之前,該合同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是一個不確定之日,這會出現合同不受時間限制地任何時候都可以提起訴訟,這顯然與訴訟時效制度的立法精神不符。第四種觀點其實十分荒謬,起訴是訴訟實效中斷的事由,如果把起訴作為訴訟時效的開始,就會陷入訴訟時效在開始的同時又中斷的怪圈,何況起訴時再計算訴訟時效,實際上已無意義。而就第三種觀點而言,它的合理之處就在于,雖然原約定的履行期限無效,對合同雙方當事人不具有約束力,但以該時間點來判斷債權人在原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從而開始計算訴訟時效,對合同雙方來說,都較為合理與公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流程怎么走
2021-01-03個人簽的借款協議有效嗎
2021-01-30公示催告的適用條件
2020-11-13交通肇事如何賠償
2020-12-24商業銀行接管從什么時候開始
2021-02-18財產保全了還能過戶嗎
2020-11-30擔保合同債務人與主合同不一致,這個合同有效嗎
2021-03-06保管費應在什么時候支付
2021-02-23購房合同注意建筑面積縮水
2021-02-13實習期滿工傷 未簽合同的賠償
2020-12-09拼裝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由誰賠償
2021-02-07運輸途中瓷器毀損由誰承擔責任
2020-11-23這種情況能否獲得人壽保險公司經濟補償
2021-02-02怎樣進行意外險理賠
2020-12-15酒后溺亡意外保險賠嗎,哪些情況意外險不賠
2021-01-02人身保險合同存在格式條款嗎
2021-03-14保險公司對牙齒的賠償標準規定
2021-03-03保險的合同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避免糾紛
2021-03-17公眾責任保險費用
2021-03-24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個人代理人保險代理合同樣本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