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與被告許某系母女關系,原告張某共有兩子女。2001年5月,原、被告簽訂協議一份,約定張某將其所有的住宅一處轉至被告許某名下,被告許某同意自每年自租金中給付原告張某生活費,即自2001年5月起被告許某每年給付原告5000元,直至原告去世終止,付款時間為每年的6月10日。該協議書當日已經公證處公證。后該處住宅被征收,被告許某領取了相應補償款。另2011年8月,被告許某通過銀行向原告張某匯款10000元。原告許某于2011年9月以其子許某某名義購買墓地一塊,支付墓穴費、管理費等合計28800元。2013年8月,原告張某訴至法院,主張被告給付其2001年至2013年生活費合計65000元。被告許某抗辯稱其已全部履行給付義務,且原告訴請大部分已過訴訟時效。
【分歧】
在案件審理中,關于原告張某主張贍養費是否已過訴訟時效有兩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意見認為,原、被告雙方之間簽訂了關于房產轉讓的協議,雙方均應按協議約定履行義務。原告張某主張相應費用應適用訴訟時效規定,已過訴訟時效的費用不應支持;
第二種意見認為,該協議實際是雙方對贍養事宜的約定,不應認定原告主張已過訴訟時效。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以房養老”成為新的養老方式。本案中,原、被告之間簽訂協議的行為系典型的“以房養老”。對于該協議的履行,不能簡單等同于其他主體之間形成的合同關系。該協議實際是原、被告雙方對贍養事宜形成的合意,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被告應按協議約定履行給付贍養費的義務。贍養事宜具有長期性、連續性,被贍養人不間斷主張贍養費是必然的,原告張某已近八旬,缺乏勞動能力,需子女從經濟、精神等各方面予以照顧,不應認定原告張某主張贍養費已超過訴訟時效。另本案中,對于被贍養費人生前購買墓地的行為,作為子女確實負有在父母去世進行妥善安置的義務。但若雙方對購買墓地等安置事項沒有明確約定的情形下,安置事宜可在被贍養人去世后另行解決。據此,法院經審理后,判決被告許某給付原告張某生活費合計55000元(已扣除已履行的10000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賠償不起房屋抵押合同可以作為賠償嗎
2021-03-17貨物運輸合同存在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2021-01-31孩子在幼兒園發生事故費用應該誰出
2021-03-20債務人失蹤后怎么辦
2021-02-28連帶責任保證是否應當在保證期內起訴
2021-01-13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期間是多久
2021-01-09法院協助調查函適用情形
2021-02-28轉繼承不受次數限制嗎
2021-02-03效力未定的合同類型及其效力如何確定
2020-11-12連環購銷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9裝修合同逾期多久解除合同
2021-01-13什么是回購房
2021-02-20公司解除勞動合同需要賠償嗎
2021-01-28勞動者被裁能得到什么賠償
2020-12-17駕駛員實習期肇事是否應予理賠
2020-12-24勞務外包定義
2021-02-27勞動爭議訴訟屬于行政訴訟嗎
2020-11-09產品質量責任保險承保哪些責任?
2020-12-04本案保險人應承擔保險理賠責任
2020-11-14網絡保險的發展對策有哪些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