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假釋這個詞,不知大家又了解多少呢?根據古漢語的解釋,假和釋都有“放”的意思,其實簡單來說就是“釋放”的意思,但是當這個詞出現在法律上時,又該如何解釋其含義呢?根據現行法律解釋,假釋是針對一些被判了刑的犯罪分子,根據他在服刑期間的表現進行提前釋放的法律制度。
不過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犯罪分子都能被釋放,一些有重大社會危害性的犯罪分子是在釋放范圍之外的,像那些殺人放火越獄販毒的,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浪子回頭的”,因為它對社會仍然存在著極大的危害性,一旦“縱虎歸山”,必然擾亂社會秩序,造成好心辦壞事的尷尬情況。值得注意的是,被假釋者并非只要表現好就能提前釋放,而必須要服刑過半,比如一個人被判了10年,那至少也得5年之后才能提假釋這個事情。
我們說假釋,最重要的是要看你對犯罪認錯的程度,是否在服刑期間積極服從命令,還有綜合考察你的行為對社會還有沒有巨大的危害性,然后才能把假釋提上日程。
那么,它具體的法定程序又是如何的呢?
1.首先,要有特定的執行機關向法院提出這個假釋的申請,要通過一種建議書的形式,并且這個法院必須得是中級以上的哦。
2.然后法院收到了假釋的建議書后,就會對罪犯進行綜合性的考察,主要是剛剛提到的幾點,關鍵還是要看罪犯認不認罪,有沒有在服刑期間參加勞動,認真造成改造等等。
不過,這里也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要和大家說一下,有以下這些情況的可以不受到以上法律的限制而進行假釋哦。
1,犯人在服刑期內創造出對社會有用的發明,也就是對社會有幫助了。
2,犯人已經殘廢了,或者因為某些原因喪失了勞動力,對社會沒有危害性了,那就可以放啦。
3,犯人有一技之長,并且是十分擅長的那種,相關的一些企業呢又對這種人才十分渴望。
4,犯人的家庭出現了比較麻煩的特殊情況,必須要犯人前去照料的。
5,犯人是外國國藉的,為了一些政治斗爭的需要而進行假釋的。
對于怙惡不悛的一類犯人,法院是絕對不會進行假釋的。
同時,筆者也希望社會能真正地給釋出的犯人們一個重生的機會,畢竟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罪犯服刑期間發現漏罪該怎么處理
辦理假釋需要哪些條件?
撤銷緩刑或假釋的后果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大會決議誰簽字
2020-11-23房屋轉租合同有效嗎
2020-11-24兩人出于共同故意去打人會怎樣處罰
2020-11-24股東起訴解散公司多久立案
2021-01-06商標近似判斷準則是什么
2020-11-11專利轉讓過程中合同須約定的事項有哪些
2021-02-25保障性住房做抵押貸款嗎
2021-01-21擔保合同有不安抗辯權嗎
2020-12-27別除權與其他破產程序中的權利相比有何不同特征
2021-03-18單位惡意不接受仲裁裁決書怎么辦
2020-11-27如何確定交通誤工費賠償標準
2021-03-08如何辦理房屋抵押登記?
2020-12-20簽了不平等合同怎么辦
2021-01-24主合同與擔保合同之間的效力是什么關系
2021-01-14買私人地皮蓋房子,拆遷能否得到賠償
2021-01-03合同變更競業限制還有效嗎
2021-01-16什么是傷殘鑒定費
2021-03-15個人人身意外保險的保額有上限規定嗎
2021-01-23不經被保險人同意能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1-29保險合同保證金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