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中止的處罰原則是什么
我國刑法第24條第1款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根據這一規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犯罪中止包括自動放棄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動有效的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兩種。
關于犯罪中止的處罰原則,各國有無罪說、不罰說和折中說之分,目前各國立法多采取對中止犯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做法。
我國刑法對中止犯采取必減免主義。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根據這一規定,對于中止犯,只要其犯罪行為沒有實際造成損害結果,則定其罪而免其刑。如果其犯罪行為造成了一定損害結果的,則應當減輕處罰。這體現了我國刑法對犯罪中止行為的肯定和鼓勵。
二、什么情形下屬于犯罪未遂?
根據刑法第23條第1款的規定,犯罪未遂必須具備以下特征:
(一)已經著手實行犯罪 “著手”不是犯罪行為的起點,而是犯罪的實行行為的起點。
著手標志著犯罪行為進入了實行階段,行為人所實施 的行為是實行行為,而且著手本身就是實行行為的一部分。著手標志著預備階段已經結束,但著手不是預備階段的終點,因為許多犯罪在預備行為實施終了后,由于某種原因還沒有著手實行犯罪。
(二)犯罪未得逞 犯罪未得逞是犯罪未遂與犯罪既遂相區別的基本標志。
(三)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始終違背犯罪人意志的,客觀上使犯罪不可能既遂,或者使犯罪人認為不可能既遂從而被迫停止犯罪的原因。在犯罪未遂的情況下,行為人希望發生危害結果的意志并沒有改變與放棄;之所以沒有發生行為人所追求的結果,并非由于行為人放棄犯意,而是某種原因使得行為人追求的結果沒有發生;這種原因違背了行為人的本意,與其犯罪意志相沖突。
犯罪未遂的上述三個特征使得其分別與犯罪預備、犯罪既遂、犯罪中止相區別;只有同時符合上述三個特征的,才能成立犯罪未遂。
結合《刑法》第24條中的規定,若是認定罪犯屬于犯罪中止的情況,同時也沒有造成什么損害的話,則往往就是對其免除處罰。而要是在犯罪中止之后仍舊造成了損害的,那么也是可以對罪犯減輕處罰的。要注意,這里即使是免除了處罰,也不代表不構成犯罪。
非法拘禁罪共同犯罪中止如何認定?
如果發生了單位犯罪,對于法定代表人在哪些罪名中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包庇罪司法解釋是什么,與相關犯罪怎么界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份有限公司向銀行貸款需要股東簽字嗎
2021-02-01公司股權轉讓掛牌多長時間
2020-12-16處理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有期限嗎
2020-12-28鄰居住改商噪音擾民,其他業主如何維權
2021-02-27房屋贈與過戶費用包括哪些
2021-01-07管轄異議裁定多久作出
2021-03-23房屋遺產繼承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1-03-16房屋不動產到期可以延期嗎
2021-01-13廣州試用期工資1000是否合法
2020-12-19人壽保險的保單現金價值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嗎
2021-01-04人壽保險的理賠時間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2金享人生終身壽險(分紅型)的概念
2021-03-08摔倒身亡算是意外嗎
2021-03-18保險合同是有償合同
2021-01-12法律對保險合同的主體資格的要求有哪些
2020-12-17平安保險車禍理賠手續
2021-01-18買汽車保險時如何投保更安全
2021-02-05保險司法鑒定可以自已做嗎
2021-01-22保險公司把被保人寫錯了怎么理賠
2021-03-06保險對方車主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