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犯罪行為人是精神病人的話,不是說就一定不用負刑事責任。換言之,根據實際的情況,精神病人也是需要承擔一定的刑事責任的。那到底我國對精神病人刑事責任是怎么規定的?請跟隨律霸小編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我國對精神病人刑事責任是怎么規定的
我國《刑法》對精神病人刑事責任能力規定了不同的責任承擔。其中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指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即輕度精神病人,包括那些患有輕度精神病、精神發育不全、神經官能癥及病態人格的精神障礙者。我國《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從上述刑法規定可以看出,對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進行刑事處罰,既不同于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犯罪人,又不同于完全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二、精神病人刑事責任如何劃分
1、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1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定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精神病人應否負刑事責任,關鍵在于行為時是否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第二,行為時是否有辨認或者控制能力,既不能根據行為人的供述來確定,也不能憑辦案人員的主觀判斷來確定,而是必須經過法定的鑒定程序予以確認;第三,對因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并不是一概放任不管,而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強制醫療。
2、完全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2款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力,因此,應當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
3、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介于前兩種精神病人之間的一部分精神病人。與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相比,這種人并未完全喪失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不能象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那樣,完全不負刑事責任。但是這種人作為精神病人,其刑事責任能力畢竟又有所減弱,因此,我國《刑法》規定對這種人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在我國,要根據精神病人的實際精神狀況,區分為了三種不同情況的精神病人,而對于不同情況下的精神病人,在其實施了犯罪行為之后,具體的處理是不同的。有些情況下精神病人要承擔刑事責任,但有些情況下則不用。以上就是對精神病人刑事責任的講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商丘律師。
精神障礙者怎樣進行刑事責任能力判定?
精神病人犯罪能否負刑事責任
刑法規定多少歲負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益崗會被辭退嗎
2021-01-21企業固定資產轉入清理是怎么辦
2021-03-16陽臺使用權歸誰
2021-03-04商業銀行無故拖延支付本金的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5合同保全有哪些意義
2020-11-08安置房拆遷有什么規定
2021-01-22什么情況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1-03-14如何確定競業禁止協議的競業限制范圍
2021-01-09用人單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是勞動關系成立的前提條件
2021-02-05勞務關系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1-03-13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期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2某公司訴保險公司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04出國旅游保險選購要注意的點有哪些
2020-11-23再保險合同業務有哪些
2020-12-13報保險需要出示駕照嗎
2021-03-06車禍理賠清單
2020-12-01什么是損失補償原則,影響保險補償的因素有哪些
2021-03-18保險法規定沒有受益人的情形具體包括哪幾種
2021-02-13巨額保險賠償金遇繼承權爭議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