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以實施逮捕的情況有哪些
刑訴法規定:“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以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應即依法逮捕?!睋?,逮捕應具備三個條件:
(一)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這是逮捕的前提和基本條件。逮捕通常不是在偵查終結以后才采取,而是逮捕之后仍將繼續進行偵查,所以,經過初步偵查,只要有證據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且是該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了犯罪,便可對其執行逮捕。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罰。這就是說,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犯的罪,按照刑法的規定,可以判處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罰。
(三)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強制措施,還不足以防止其發生社會危險性。所謂“社會危險性”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有逃跑、自殺、串供、毀滅罪證等妨礙訴訟活動進行的情況以及可能行兇報復繼續進行犯罪活動,給社會帶來新的危害。
二、逮捕后取保候審的條件是什么
逮捕后取保候審需符合下列條件: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應當逮捕,但患有嚴重疾病,不宜羈押的,諸如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可以取保候審。
(四)依法應當逮捕,但正在懷孕或者哺乳自己嬰兒的。
(五)對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經過訊問、審查,認為需要逮捕但證據不足的。
(六)已被逮捕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偵查、起訴、一審、二審的辦案期限內不能結案,采用取保候審方法沒有社會危險性的。
另外,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規則》第37條第7項的規定,對持有有效護照或者其他有效出境證件,可能出境逃避偵查,但不需要逮浦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審。根據公安部《規定》第63條第5、7項的規定,對提請逮捕后,檢察院機關不批準逮捕,需要復議、復核的,移交起訴后,檢察機關決定不起訴,需要復議、復核的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也可以取保候審。
公安部《規定》第64條規定:對累犯、犯罪集團的主犯,以自傷、自殘辦法逃避偵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嚴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審。最高人民檢察院《規則》第38條規定,對于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審。
根據《刑事訴訟法》中的相關規定可以知道,在具體實施逮捕措施的時候,由公安機關具體執行,而決定權則在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的手里。在具體采取逮捕措施的時候,必須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流程來辦理,不然采取的措施就是違法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判決后保釋金什么時候歸還
2020-11-28著作權何時生效
2021-02-13管轄權異議的條件需要哪些
2020-11-30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機構怎么規定
2021-02-13民法典中禁止結婚的情形有幾種
2021-02-18銀行按揭貸款需要繳評估費用嗎
2020-12-20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上訴案
2020-11-13借款協議書有期限嗎
2021-02-27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處理,怎么處罰
2020-12-26請問父母有退休金能否申報贍養
2021-01-20法院是否可以提前刪除失信人信息
2020-11-12單位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1-08闖紅燈如何界定,誤闖紅燈怎么辦
2020-12-08臨時搬運是否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25如何進行人壽保險理賠呢
2021-03-07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19保險合同變更的內容
2021-01-16人身意外保險公司理賠
2021-02-07車險騙賠都有什么特征判別
2021-03-19旅游財物被盜旅行社該賠嗎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