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認定消費欺詐行為
《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采取列舉的方式明確了消費欺詐行為的類型,消費者要增強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發現消費欺詐要主動維權、敢于維權,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是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提出3倍賠償,還是要求500元賠償,有力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及時固定取得證據
只有證據齊全、有效,消費者才能成功維權,最大限度保護自己的利益。在日常生活消費中,要注意索證索票,特別是要保管好超市小票等單據,不要隨便丟棄。網上購物時,盡量不要使用網頁聊天,使用聊天軟件可以保存一定時間的聊天記錄。手機是最方便的取證工具,利用手機的錄音、照相、攝像等功能,可以及時將消費過程、受損情況記錄下來,作為維權的重要證據。
3.合理選擇維權方式
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后,應及時與經營者協商解決消費糾紛,節約維權時間和成本。協商解決消費糾紛時,消費者要敢于和經營者據理力爭,提出合理賠償要求。在協商解決無果的情況下,再采取其他維權方式。
如何取得消費欺詐行為的證據
根據《民事訴訟法》及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證據是消費者維權的前提,也是消費者維權的有力武器。
結合消費糾紛的特點,筆者認為消費者應收集3個方面的證據:反映當事人法律關系的形成、發展的證據,如商品的購貨發票、服務發票、貨物銷售單、保修憑證、收款收據、質量承諾書、合同文件等;反映欺詐及損害事實存在的證據,如產品宣傳單、促銷活動單、問題產品的樣品、標的物檢驗鑒定結論等;能夠證明經濟損失情況的證據,如損失清單、單據、現場勘查記錄等。
在消費實際中,消費者往往忽視線上證據的保存。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明確規定,視聽資料包括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手機短信、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由此可見,網上聊天記錄、微博、手機短信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都可以視為民事案件中的證據。
筆者建議,消費者在網購時注意保留3個方面的證據:經營者的基本信息,如電商平臺提供的賣家信息、電子營業執照,盡可能通過聊天工具獲取賣家的真實身份、地址等信息;反映交易形成的證據,如網上商品介紹網頁、網上交易(訂單)記錄、聊天記錄、票據、發貨單、快遞單等;反映欺詐或損害存在的證據,如收到的實物照片、對比照片、檢驗鑒定結論、聊天記錄、損失清單等。
如果你或你朋友親人遇到醫院消費欺詐的相關疑問,想要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可以在線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定罪免處能考公務員嗎
2021-02-20試用期對單位有何作用
2021-02-12如何應對專利無效糾紛
2021-03-09國有資產產權轉讓(拍賣)程序
2021-01-14競業限制對配偶有限制嗎
2021-02-21反擔保合同必須三方簽字嗎
2021-03-12商標侵權行為刑事立案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5口頭約定變更勞動合同,其效力如何
2020-11-11工傷已經痊愈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6如何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調解
2020-11-17航班延誤多久可以賠償
2021-02-03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能否約定損失賠償條款
2020-11-10保險公司應履行告知義務是什么
2021-03-23失業保險調劑金是什么
2021-02-25傷者死亡駕駛員駛離現場全責保險公司怎么賠付
2021-01-16開車故意犯罪保險公司會不會理賠
2021-03-25設立外資保險公司需要提交哪些文件
2021-01-25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公司擔憂
2021-01-24什么是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1-21